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政治教案>>政治备课教案

高三复习教案.§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政治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fengxin238

更新时间2006-4-22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高三复习教案.§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选取 点击数: 371 更新时间:2005-6-11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 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矛盾及其属性 1、 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 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 (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 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样就使矛盾双方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矛盾双方转化的情形——其一,对作为矛盾双方的甲和己而言,甲变成己,己变成甲。其三,矛盾双方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第四,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不能实现。这个条件,既有事物内部条件;也有事物的外部条件。 第五,矛盾双方转化的客观现实性——矛盾双方的转化既然需要条件,那就是客观的。那种否认转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那种认为矛盾双方转化可以无条件、或是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是否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矛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7)辩证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逻辑上出现的首尾不一致,互相打架的现象属于逻辑矛盾,不属于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表现在: 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事不有、无处不在)。 第二、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给客观事物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注意:两分法的基本含义——二分法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二分法、二点论),它与一点论是相对的。 热点导引: 1、正确认识互联网利弊 [热点材料]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有的网吧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有的网吧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精神委迷不振。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诈骗、贩黄屡见不鲜。 [分析点拨]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对于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做到兴利除弊2、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热点材料]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加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紧迫性。”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同时注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是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二是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3、石油价格上涨的利弊 [热点材料]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已迫近50美元大关。油价上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从全球消费层面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因物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所致,并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上涨趋势,其中房地产与商品价格加快上升。欧元区和日本则一直处于消费疲弱状态,目前的油价上涨给予消费层面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油价上涨也不例外材料。石油价格上涨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将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油价上涨,我国要考虑建设和加大石油储备,而这一策略将带动信息服务,远洋石油运输,石油码头建设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发展。另外,石油涨价为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面对油价的上涨,我们更要树立节能意识,要切实抓好石油天然气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抑制油气消费,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广泛运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油气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要正确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风险规避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节约和有效利用的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产业等等。 针对训练 1、“有骂没有称赞,有惩罚没有奖励,对企业有利的,不立刻行动,经常把“再看看”,“在研究”挂在嘴边,那么我们也只能偷偷地说,你不是一个称职的老板。”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全面地看问题②量变与质变是相互统一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③实践决定认识④内外因是对立统一的,要注重外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汽车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汽车废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材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A)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质变量变的观点 D、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3、“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力学有难易乎?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4、“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C)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5、“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白扰。”此诗的错误在(C) 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 B。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 C、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6、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毛泽东说:“—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说(B) A.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 B.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7、“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 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B)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8、“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D)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哲学上的“矛盾”是指(D) A.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C.事物自身包含的优点和缺点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0、上述材料中的论断蕴涵的哲理是(C)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规律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11、上题中的事实要求我们 (D) A.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C.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D.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12、辨析题: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答案:(1)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既看主要矛盾,又看次要矛盾;既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3、材料: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1) 材料主要采用了什么哲学方法来分析青少年所面临的新情况? (2) 面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 答案:(1)材料主要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无论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还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分析都是从利与蔽两个方面去分析,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它们对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 (2)采用扬弃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 14、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试用该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演进。 §第22讲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学会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领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点: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列举法 教学过程 一、矛盾特殊性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叫做根据。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 (3)事物矛盾双方也各有特点。了解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不同方面的特点,才能在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中去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去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第二,重要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 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前提——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才能进一步对矛盾作具体分析。 (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课堂思考1:为什么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就能把事物区别开来呢? 这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 课堂思考2:区分什么是敌我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 现阶段,我国仍有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存在。 敌我矛盾——是指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根本利益的对立。 人民内部矛盾——是指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由于利益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 可见,这两种矛盾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只有坚持具体总是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课堂思考3:应如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习题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等等。总之,在学习中要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1)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略) 第二,范畴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辩证法的范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唯物论要求。 第三,哲学依据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2)联系——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而客观实际总是在变化发展的,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就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弄清规律在事物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三、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1、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的基本知识 第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事物的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与少、大与小、整体和局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的基本方法 (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遵循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 (2)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3)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所以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原有的基础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等,因而社会主义一般规律及其本质和特征的实现形式、途径也必定是各不相同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热点点拨:1、适时调整西部大开发政策 [热点材料] 2003年6月10日举行的新一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既要保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分析点拨]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2、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 [热点材料]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分析点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和特征,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中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针对练习  1、医生让一个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松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D) A、公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中医讲求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2—3题。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A)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3、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B)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原则    据《人民日报》报道,甘肃省在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时,特别强调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据此回答4-5题。 4、“扬长避短”意味着(A)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应正确对待矛盾  B.矛盾双方可以无条件转化  C.长短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D.对立与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5、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体现了的原则是(B)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特殊性 6、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这体现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是 (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主观要与客观相符合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根据下列要求,完成7—8题。 7、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基本结论说明(C)  A.物质与意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8、上述“基本结论”的辩证法理论根据是(D)  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9、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在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运用有关哲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正是基于这一哲理的。 ②物质决定意识,它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在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的要求,正是基于这一哲理的。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报务业结合起来”,正是基于这一哲理的。 10、材料1:2003年8月3日晚,以中国象形印章为主体基调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枚“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十分巧妙地将中国特色、北京特色和奥林匹克元素结合在一起,将历史遗产与现代北京和中国的形象及其对世界、未来与奥林匹克的庄严承诺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 材料2: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就全力准备创作奥运会会徽,公司成立的创作班子实地考察了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东京韩国汉城等运会举办城市和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等地,实地“触摸”奥运会会徽的创作思路和理念,并从中国灿烂文化中吸取营养,最终选择了“中国印”作为表达设计理念的创作载体,创作出了北京奥运会会微。 问:(1)“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十分巧妙地将中国特色、北京特色和奥林匹克元素结合在一起,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该原理分析材料二中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创作过程。 答案:(1)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 。公司的创作班子通过实地考察,对大量的具体事实进行归纳、分析与综合,提炼出了奥运会会徽的创作思路和理念,这是一个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然后把这一理念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最终选择了“中国印”作为北京奥运会会徽,这是一个从普遍到特殊的过程。 11、材料:北京2004年5月11日电 :中共中央5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工夫。要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感,认真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问: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答案:① “要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体现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正确的意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也体现了发展中的创新观点。②“重点在——”这体现了重点论,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③“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体现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④“要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感,认真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从唯物论的角度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