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化学教案>>化学其它

化学:1.2.2《离子反应》教案(旧人教版)

资料类别教案

其它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旧人教版

使用学科化学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gzdsmzzx

更新时间2008-11-5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课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 §1-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一、教材: 1.教材简析: 《离子反应》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 课时计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补充电离的知识(注:义教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已对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等降低要求或不再作教学要求,所以在这要对此知识补充),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 3.教学目标: 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节课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 1. 复习巩固 2. 启发式教学方法 3. 对比、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高一新生使用新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安排和特点:在教学中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不宜“一步到位”。我对本节第二课时安排如下: 1.复习和实验导入:由于第一课时补充电离的相关知识,学生对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教学运用中还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在此我又复习巩固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的电离知识并引入本节离子反应,由以下实验导入新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 a.氯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盐酸、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提出问题]:(1)为什么a中无明显现象,而b、c中会产生沉淀? (2)什么是离子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3)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什么? [分析问题]:(用计算机动画模拟)a,b,c中离子间的反应情况。 [学生总结]: a.不反应 b. ↓ c. ↓ 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我引导学生对比a、b实验。并对比性的总结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实质(总结时结合复分解反应条件来进行对比性讲解)。由c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意义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使学生对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产生了对以下知识掌握的求知欲望。 2.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离子方程式要按课本四个步骤来书写(即写、改、删、查),并且用一些简单的方程式举例说明并加以训练。特别是注意对第二步“改”的关键认识。此步骤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又因为现在初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对电离知识基本不介绍,所以我在教学中对此步骤详细讲解,并作一些知识补充。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离子反应不宜讲得太深,要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补充一些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和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求学生加强记忆。 [投影]易溶且易电离物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氧化物仍写成化学式。 1.易溶、易电离物: 强酸: 、 、 等。 强碱: 、 、 、 (先要求学生以可溶来记忆,对于浓度大的石灰乳等以后再补充介绍)等。 可溶性盐:如 、 、 、 盐(结合溶解性表记忆)。 2.难溶、难电离物: 难溶碱、盐: 、 、 、 、 等(以后再不断积累)。 难电离物: 弱酸: 。 弱碱:氨水、难溶性碱。 水 通过知识的补充,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的“查”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也不可小视。用幻灯片展示:(1) ;(2) ↑。由于方程式学生未学但用现有知识可以作判断了。我从两个角度来引导学生作判断:一是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看看是否配平;二是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是否相等来判断。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知识去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归纳“查”:(1)原子守恒;(2)电荷守恒;(3)电子得失守恒。由此加强了学生的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检验的两种情况:练习:①可溶性碳酸盐与酸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例:盐酸与碳酸钠、碳酸钾。②不溶性碳酸盐与酸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例:盐酸与碳酸钙、碳酸钡。通过练习同学们的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并且同学们体会到离子反应的意义所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此及时组织学生共同总结了 的检验方法。 4.课堂练习选用:刚刚学习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四步书写方法,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安排几组练习: [投影](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a. b. c. 由此练习学生将会有所发现它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相同的。因此学生真正体会到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在此,学生的新知识得到运用,前面刚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2)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先介绍 、 、 都是电解质, 难溶,而 可溶。之后,我用计算机动画模拟效果图,把此实验效果展示于同学们,同学们观察到灯泡随 通入由亮变暗→再由暗变亮→直至亮度不变。我及时提问: ①澄清石灰水开始可以导电使灯泡发亮是什么原因? ②通入 后灯泡为什么会由亮变暗了呢? ③再通入 灯泡为什么又会变亮了呢? 一系列的扩散性问题再加上实验投影的展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既巩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导地位。 最后,用计算机动画模拟效果图展示溶液中离子反应全过程,教师再作讲解总结,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总结巩固:对离子反应方程式定义的总结,要注意与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得以深化。说明并非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高中只要求掌握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不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此不再作详细介绍了)。让学生认知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体会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辨证主义思维。 四、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写、改、删、查”四个步骤; (3)意义: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3.离子反应类型:(1)复分解反应; (2)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4.碳酸根的检验方法:加氯化钙或氯化钡。 五、作业的布置:课本 P16 三、 四 六、教学反思: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的起始课,根据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注:本届高一新生初三使用义教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已对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等降低要求或不再作教学要求)。注意初中知识的重新复习、电离知识的加深和补充、溶解性表的加深认识。本人进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生以上知识的不足,只好又重新加强巩固。并体会到新老教材的不衔接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所以我在本节学习中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训练不加深,让学生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节教材还是初中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电解质溶液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历年来高考的热点。所以逐步让学生熟练书写离子方程式,掌握这一化学用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事物发展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