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语文试题>>语文

山东省各地名校2009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实用类文本阅读

资料类别试题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txywxgl@163.com

更新时间2009-1-7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19.文章开头“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两个方面回答。(4分)
20.为什么说“采访还是救人”是一个“道德问题”?请结合文本说明。(4分)
21.作者认为人他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5分)
22.这篇新闻在细节描写上很有特色,请举出两个例子并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9.这两句话的作用:一方面引出下文;另一方面渲染了救人的紧张气氛。(共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
20.作为记者的责任是采访,但在面临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又首先要救人,先救人就展示了人的道德,而见死不救就是不道德。作者于是放下相机先救人体现了道德的观念。(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原因是:(1)采访行为与当时紧张的救人场面“格格不入”;(2)参加到救人和运送伤员的队伍中,没有时间进行采访;(3)看到灾区的惨状,记者没有心情进行采访。(共5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5分,大意对即可)
22.细节:拨得发烫的手机,说明打电话繁忙,信息不畅;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表现了记者与人民心连心,焦急与疼爱;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表现爱心与关爱的心态;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和护士抬满身是血的重伤者上救护车,表现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但同时又惦记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细节表现了对受灾群众的无私救助与深厚感情。(意思对即可)(5分,答对细节得2分,分析得2-3分)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