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素材中心>>历史素材>>历史文本素材

历史: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材料与解读(新人教必修二)

资料类别素材

文本素材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5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weihuige@163.com

更新时间2010-12-2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凯恩斯主义
  为了摆脱困境,1933年,美国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推出了所谓新政。新政的核心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在美国施行新政期间,德国、瑞典等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凯恩斯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凯恩斯经济学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二战结束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解读】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并为其追随者所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在大危机以前,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这种理论认为市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生产会自动制造需求,因此不需要政府来干预经济。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彻底动摇了这个自由主义的基本结论。胡佛的自愿联合方案破产,以复兴、救济和改革为特征的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的大规模干预经济取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凯恩斯认为失业和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只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它是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

特邀主编老师 魏会阁 点评:

历史: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材料与解读(新人教必修二),精选历史材料与名师解读,值得下载!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