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安徽省蚌埠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资料类别试卷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wyhebok@126.com

更新时间2010-12-29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您现在浏览的是高考资源网为您提供的安徽省蚌埠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注意: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计分。高考资源网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特邀主编老师 王艳红 点评:

安徽省蚌埠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