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消除心理疲劳的“心理按摩”2008-7-8 17:17:00 阅读 参与讨论()

在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后,在大病初愈之时,人会觉得疲倦虚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在某些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觉得疲劳乏力,无精打采。这种由心理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引发的懒散无力、萎靡不振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疲劳”。

处于心理疲劳时,人的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都会降低,而且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消极的心态,轻者感到无聊厌烦,重者则悲观厌世。因此心理疲劳特别是生理、心理皆不成熟的高中生的心理疲劳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会学生“心理按摩”,以消除心理疲劳。

引发高中生心理疲劳的原因之一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两点一线,课程繁多,起早贪黑,仅仅是躯体上的累。问题的关键是精神上的累——升学的巨大压力、同学间的激烈竞争、老师的严厉要求、家长的过高期望等,这些无形的精神负担始终无法摆脱,便会产生种种自卑感、挫折感、无助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说心理素质极强的学生尚能保持心态平衡,那么那些普通学生,尤其是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则会不堪重负而疲惫异常。

引发高中生心理疲劳的原因之二是由学生不切实际的追求造成的心态失衡。人生有追求本是好事,只是不能太功利,太完美主义。

现实社会千变万化,诸多诱惑形形色色,种种不公平、不平等还顽固地存在着,高中生的心灵世界早被塞得满满当当,可许多学生还未停止追求,心态自然失衡,“活着没劲”的感叹和失落悲观的心情也就滋生了。

心理疲劳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选择适应或选择升华。如果你能理解这种升学的压力、这种现实中的不完美是教育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症状,它的消失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不妨忍受,直至在这种环境下习得一种相应的生存方式;如果你有勇气想用自己的付出证明自己,向这种压力、向种种不公平挑战,那么你将从中得到升华。

忍受也好,抗争也罢,毕竟都是条路。最难堪的处境则是夹在中间,既不能理解适应又没有勇气改变什么。可惜大部分心理疲劳者都处于这样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又该怎样进行“心理按摩”呢?

第一,学会自我宣泄。在心理承受力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必须学会通过适当途径把心理压力、心理不平衡发泄出来,以避免高压之下的脆弱心灵过于扭曲。发泄方式很多,比如在空旷处大吼——“大吼解千愁”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比如奋笔疾书——把不可名状的不快甚至是心中的恶气用激烈的言辞抒发出来,再痛痛快快地撕掉或烧毁;再比如与知己好友倾心交谈。

第二,学会稳定情绪。心理学认为,一项活动是否令人厌倦,与活动量有关,也与人们对活动的态度有关。我们虽然减少不了学习的任务,但可以改变学习的态度,如乐学、在各种活动中学、合理安排张弛结合等。

为了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还必须要把自己从功利的重负下解脱出来。比如学生不必过分关注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评价、班级的排名,相信自己只要尽了力,就能坦然面对各种结果。我们也没必要总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还可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者少“横比”多“纵比”,以此消除紧张、焦虑、自卑情绪,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

第三,学会调整目标。当个人前进目标与现实状况有差距时,学生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适时调整目标,使之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从而使大脑皮质始终处于中等兴奋状态,以此缓解心理压力。目标的调整得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必须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现状,不焦虑,不自责,不压抑,认输而不服输。这样心才会不乱,脑子才会清醒,才会确立新的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才会有来自心灵深处而非外部强迫的力量。

相关文章:

   如何消除心理疲劳? 如何有效缓解焦躁情绪?
   高三学生调节情绪20法 如何在考场上调整自己的情绪?
   高三学生情绪自我调节的技巧 考生如何在心理上克服情绪涣散?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7/6009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