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2008-9-15 11:30:00 阅读 参与讨论()

教育专家说,非智力因素在人们成才的道路上所占的比重,相对于智力性因素约为80%。

保持兴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6至14岁的时候学过小提琴,但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进步不大;后来他爱上了莫扎特的奏鸣曲,激起了他对音乐的真正热情,在心中产生了一种要把优美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逼着他自觉地去努力提高演奏技巧。终于,他成了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爱因斯坦总结这段体验时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内动力。

勤学好问: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自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我们通常说,老师是引路人,是拐杖,是梯子。引路人是指老师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授之以渔”,是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拐杖、梯子,更多的是从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帮助的角度来说的。自学讲究一个“勤”字,反对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学犹如登山,拐杖和梯子是必须的了。预习和复习属于自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观察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学生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形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将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事物一般规律和特征,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切磋琢磨的习惯: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研究甚至争辩,相互启迪,促进智慧的发展。 

动口动手的习惯:很多学科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如英语口语,语文写作,理化实验等。动口动手是形成能力,开启创造性的前提性环节。

练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想解题基本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此归纳,思维求异。⑤能否把题目变通一下?变成另一类题目?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总结归纳的习惯:每学完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

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的是主动性、前瞻性、互助性、科学性,核心是主动性。

相关文章:

   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理想教育
   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考必胜宝典——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9/6414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