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2009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第33题命中8分(历史)2009-6-17 21:29:00 阅读 参与讨论()

主题设问相似

高考试题:2009年高考试题——历史(文综山东卷)第33题

命中试题:09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选修内容练习102题第(2)问

命中分数:8

命中展示:历史(文综山东卷)第33题(8分).doc


高考试题:

33.(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I)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清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
等。


命中试题:

例9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
(4)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5)中国的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答案:
(1)①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②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
(2)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3)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依*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相关资源: 2009年高考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