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江苏物理高考考试大纲解读2007-4-9 8:19:00 阅读 参与讨论()

       物理:三大变化值得关注 
      考试内容及要求
      1,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3,分析综合能力。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5,实验能力。
      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内容比例:力学约37%,电磁学约38%,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部分约25%,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约13%。
      名师分析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金陵中学朱焱认为,考试内容要求上最大的变化有三处,一是明确把推导证明列为题型之一,往年出现过推导证明题,但从没有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这条。刚开始出现时学生有点措手不及,缺乏事先准备。但这种题型很值得提倡,因为考查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
另一个变化是计算题中出现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这更加公平。因为一个题目不能代表考生的能力,有一定自由度更合理,对学生心态也有帮助,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态度,降低了偶然性。
第三点变化是明确实验的分量。过去对实验也有要求,但没有明确提出实验占13%。这说明物理学习的导向,不仅仅要学会物理知识,更要能够通过知识去解决问题,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因为探究性实验在书本上不可能找到现成的题目,要学生真正消化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转化成能力。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所设计方案要有合理的论证。
      复习提示
      一,回归教材,回归基础。不管考试说明怎么变,还是基于课本。现在高三学生组的卷子多,思路比较乱,对基础知识却忽略了。第一轮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把基础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学生不要一味做各种题目,关键是有些题目要深究不放。能从一道题中把所辐射到的知识点“敲”出来,才能举一反三。
      二,注重联系新教材、新课标的思想和观念。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基本概念的建立过程,如推证题,对设计型的电学实验要特别重视,从方案的设计到一些具体的如电路的连接,器材的选择,包括读数问题,都要认真地去追究。在做相对综合性的物理问题时,要注重分析。有些学生拿到题目就注重信息对应的公式,往往忽视过程的分析,这样就会无从下手,思路混乱。
      三,不少学生心情浮躁审题不严,对题目中出现的有效信息不能很好地把握,尤其是隐含在题目中的条件很不敏感。更有甚者是把问题漏读,看不清楚要求。在这个阶段复习中还要注意用讨论的方式,与别人交流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从思维高度上更进一步。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4/1099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