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财政”培育出“大教育”2007-4-16 9:10:00 阅读 参与讨论()

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高度关注民生,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尤其是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施政理念,“小财政、大教育”,在全国率先全面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对农村公办小学、初级中学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等,群众叫好,成绩斐然。
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高度关注民生,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尤其是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施政理念,“小财政、大教育”,在全国率先全面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对农村公办小学、初级中学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等,群众叫好,成绩斐然。

  优先发展教育: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施政理念

  2004年,时任代省长的卫留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要成为政府的重要施政理念。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制约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今年要在全省农村教育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海南省农村教育发展规划,学习借鉴基础教育先进省市的经验,确保连续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

  2005年,时任省长的卫留成在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今年省财政投入1.56亿元,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让全省所有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得起学。继续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2006年,全省继续推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始组织城镇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切实解决不合格教师上岗问题,提高我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

  2007年2月5日,代省长罗保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扎实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省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确定为为民办实事、惠及群众长远利益的大事,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

  当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要求脱产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1000名。实施“教师对口支援计划”,选派50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选派500名优秀师范生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实习任教。

  对此,见证了这一决策出台经过的专家认为:在我省财力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集中部分财力用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我省真正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对此,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单正平说,对于一个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讲究效益和成本的决策者来说,以政府并不宽裕的财力为成本,要在百年大计的教育上见效益,这更多的是需要眼光、魄力和耐性。只有将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发展长期关注目标的决策者才会将眼下教育成本的投入,放在全社会的未来收益上!

  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2004年,我省教育界作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制订了《海南省农村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决定连续三年每年增加1亿元的教育经费。

  2004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教育方面的统计数据表明: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7883人,比上年增长33.1%。全年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920人,增长11.5%。全年高中在校学生10.26万人,增长15.4%。全年初中在校学生43.90万人,增长4.8%。适龄少年入学率85.89%,毛入学率97.93%。全年小学在校学生100.18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2%。

  2005年,全省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十年发展规划》。省政府五年累计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4.89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90.88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镇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对少数民族寄宿班学生补助生活费,确保了全省城乡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得起学。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顺利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2000年的5.98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2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由2000年的3.1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9.5万人。

  2005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教育事业继续发展!”

  2005年,高中在校学生11.80万人,比上年增长15.1%,初中在校学生46.60万人,比上年增长6.2%;小学在校学生105.60万人,比上年增长5.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毛入学率97.5%!

  2006年,全省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海南迈出新的步伐。全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困难大学生救助,全面完成已列入计划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高考移民”问题,增加了8000多个海南考生上大学的机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增长21.2%。

  在2007年2月5日,省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取代了“继续发展”。公报称:2006年,优先发展教育得到体现,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困难大学生救助力度,完成农村中小学38.25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

  2006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01万人,比上年增长28.8%;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6.41万人,比上年增长9.8%;高中在校学生13.79万人,增长16.8%;初中在校学生47.53万人,比上年增长2.0%;小学在校学生104.72万人,比上年下降0.9%。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毛入学率97.7%。

  镜头

  牙挽村:70多贫困孩子返课堂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牙挽村村民王海萍的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家里有3个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公婆,*种地一年的收入不过1000多元。2005年,我省做出的“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让全省所有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得起学”的决定,让王家的孩子不再失学在家。

  同村的村民王家杨说,村里像王海萍一样家庭困难的不在少数。2004年人均收入只有四五百元,有些人家里穷得连孩子一学期88元的学杂费都拿不出,去年村里就有5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省里2005年实行减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后,就有70多名贫困辍学或失学的孩子重返课堂。

  教育部长点评:

  2007年1月19日,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海南考察时说:海南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费安排要向教育适当倾斜,为把农村基础教育搞好,卫留成同志亲自下乡调研2个月,并提出把农村全免义务教育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改变了过去农村学校农民办的状况,海南省这一做法在全国带了个好头。

  2007年3月5日,周济在全国两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又说:我再次感谢海南省委、省政府和海南人民,是你们带头在2005年就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个事情是有重要意义的。当时我们也在做调研,也给中央提了建议。海南带头做了这个事情,效果非常好。推动了在全国免除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在这个事情上,海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4/1330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