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高三名师解读“三模”2007-4-30 8:19:00 阅读 参与讨论()

28日是省城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考试的第一天,进行了语文和数学两科考试。本报特别邀请合肥一中高三一线教师撰写试卷评析,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28日是省城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考试的第一天,进行了语文和数学两科考试。本报特别邀请合肥一中高三一线教师撰写试卷评析,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语文篇

    “三模”语文难度整体加大

    一、难度加大,富有挑战性。“三模”语文试题比前两次模考难度整体加大,灵活题和创新题增加。如第一大题的4题(上下文衔接),第二大题的7题(现代文阅读),第六大题的18题(仿写)和20题(百度首页介绍)等。基础题存在个别模糊题、理解上尚存歧义题和概念指向性意义明晰度偏低现象。如第一大题的1题,第三大题的9题,第四大题12题的(1)题,包括默写题在内也适当增加了难度,故学生应对不易。

    二、构思新巧,具有灵活性,在试题的选题、设题、题型、区分度等方面都有体现。错别字考查涉及同音字和形近字;成语考查侧重语义、兼及结构,涉及熟语和感情色彩等;语病考查涉及歧义、重复、杂糅,也兼及语义和结构两个方面;文言文选材有突破,取诸欧阳修散文,未再选取20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人物传记类”;现代文兼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且自然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专业术语少,呈社科化倾向,难度适中,切合高考大纲和说明,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还有仿写题的设计,不落窠臼,具有灵活性。

    三、题型稳定,但有创造性。“三模”语文试题以2006年高考全国卷和安徽卷为蓝本,以2007年教育部高考大纲和安徽高考说明为依据,充分体现考纲精神,题型基本稳定且力求创新:如1-3题,5-17题,19题,皆为老题型;4题为间考题型或选择性题型;18题为老题型翻新;20题为创新题。且创新涉及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试卷内容和所涉信息兼及思想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时代性和地域性,智力性和非智力性等诸多方面。试题的内涵和外延及二者的关系体现得较为科学和艺术。

    四、作文温馨,颇有激发性。“三模”作文依然延续了1999年以来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标准的话题作文题型,但文题结构有改变。此次作文“有你在,灯亮着”采用了因果复句形式,结构上颇有创造性,作文的重心应在揭示“因”上。该作文命题颇有新意,颇见创造,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温馨氛围和人文气息,情趣盎然;且具有象征性和很强的激发性,给学生以心灵的温慰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巴金”和“冰心”的“加入”,又提增了品位和教育意义,难能可贵!

    五、目标明确,力求指导性。“三模”之后,学生应认真研究试卷、特别是其中的创新题型及作文,然后回归书本,温习字词和默写部分,明晰语文各个知识点与概念,分析“三模”试题与书内的联系,重温错题备忘录。

    ◆数学篇

    理科数学难度略高于“二模”

    “三模”数学文科卷与“二模”难度相当,但理科略难于“二模”、接近2005年高考难度。全卷试题比较平稳,无偏题怪题,有较好的区分度,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维方式等的考查,计算量适中,考生大多能考出自己的水平。

    文理科立体几何分别考了“一大两小”(一道大题两道小题)、三角函数“一大三小”、数列“一大一小”、不等式“一大四小”、解析几何文科“一大三小”理科“一大两小”,概率和统计文科“一大一小”理科一道大题,都符合高考的命题思想、题型结构及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其中理科第20题、文科第18题为递推数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题型,也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方向。

    选择题与填空题考查了集合、反函数、导数、最值、排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等重点知识,题目设置合理、编排讲究,坡度平缓。填空题理科第15、16两题题型较为新颖,有创新意识。

    立体几何大题符合高考命题方向,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常规解法、空间向量解法、坐标解法等),难度亦属中等。第21题为解析几何题,22题为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题,这两题被视为压轴题,拉开了考生的距离。这两题会让考生觉得“下手容易,但做满分难”。

    虽然现在距离高考只有30多天了,但对于考生而言还是有较大的变数,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复习非常重要。考生还是要回归课本,根据课本和高考大纲把原来学习或复习的每一章节的笔记、资料、测验卷重新温习一遍,注重对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的应用。考生要把平时、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的各类测试卷集中起来,把每张试卷上的错题及扣分原因、订正过程经常翻看翻看,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同时,要掌握主干知识、理清思路。数学科目的内容按照大纲有主次之分,尤其是主干知识,考生必须全面掌握。对各块知识内容要按类别构建网络,使所学知识达到具体化、结构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高考数学试题的综合性往往较强,只有全面掌握主干知识,思路清晰,解题方法运用恰当,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考生要珍惜每一次测试机会,把每一次测试都当作高考来应对,力求做到“快中求稳、稳中求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考生要对高考试卷的题型结构、知识结构“心中有数”,才能合理地分配考试时各类题型的做题时间,做到“审题要慢、做题要快”,遵循“先容易题后难题、先熟题后生题、先小题后大题”的做题原则,规范解题。

    此外,在备战高考后期,考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信。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在高考中不急不躁,因为题目难,大家都会觉得难,题目容易,大家都会觉得容易。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高昂的斗志,就能在考场中正常发挥,考出自己的水平。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4/1833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