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备考策略的思考2007-5-4 8:40:00 阅读 参与讨论()

九江中学德育科研核心小组:这届高三的开局很成功,学生、老师进入高三的状态很快,拼搏的意识很强,教学效率也很高。由于刚开学,琐碎事务较多,加上面对的又是新的教材,新的同学,反而觉得自己还不在状态。也这几天坐在电脑前,查找与新高考和新教材有关的资料,很有必要理一理自己的备考思路了。
     九江中学德育科研核心小组:这届高三的开局很成功,学生、老师进入高三的状态很快,拼搏的意识很强,教学效率也很高。由于刚开学,琐碎事务较多,加上面对的又是新的教材,新的同学,反而觉得自己还不在状态。也这几天坐在电脑前,查找与新高考和新教材有关的资料,很有必要理一理自己的备考思路了。
 
1、树立新的备考理念
 
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面对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高考,新的学生,如果我们还抱着陈旧的理念,传统的做法,那么我们的高考备考肯定要摔跟斗。   
 
2007年高考会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更体现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倾向,会逐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改革的力度很大。
 
同时,我们应该清楚,高考改革牵涉到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牵涉到社会发展和稳定,对基础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各门学科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学生的教育和选拔也有无法超越的规律。因而高考改革会在20多年高考的基础上稳步推行,保持其延续性和稳定性,多数科目试题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会逐步过渡,继续重视考查基础,规定的命题难度应该略有降低,以利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利于高等院校选拔人才。
 
2、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研究比较新旧高考方案、高考大纲的异同,研究评估我们本届学生参加新课程实验的学习情况,研究落实适应我校学生教学实际的应对措施,是我们2007年高考备考面临的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新高考科目设置:3(语数英)+文基/理基+X(理/化/生/政/史/地),文、理科类成绩由5科卷面原始分累加合成(满分为750分),体育、艺术类成绩由4科文化课卷面原始分累加合成(满分为600分)+术科成绩;考生按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4类划分数线;综合素质评价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高考新方案的科目设置延续了我省原“3+X”高考方案“必考科目指定选考科目 任选考科目”的科目设置特点,体现了新课程既保障共同基础,又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空间的理念,过渡比较平稳,学校师生比较熟悉。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要总结原有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的经验,利用原有的规章制度、措施方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新课程高考备考顺利进行。
 
3、抓准高考质量增长点
 
高考新方案设置了“文科基础/理科基础”这一新的考试科目,对我们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也相对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只考相关学科课标规定的共同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全部采用选择题,属于水平性考试,比原“3+X”高考的“综合科目”降低了难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往年“3+X”高考“综合科”的备考经验,将相应学科的教师组成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备课组,个设一名备课组长,加强领导,当前要注意研究相关学科主干知识的界定、选择题编制的方法以及试题难度的把握,研究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效益。由于“文科基础/理科基础”难度不高,中下层学生有可能学得较好,对提高用原始分累加的成绩影响较大,我们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对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的教学管理。
 
4、熟知学生基础掌握程度
 
前两年学校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是比较正常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有较大的改革。但是,新课标的前瞻性和教育教学的滞后性有一定的矛盾,一些学科新课标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因而,这一届的学生整体基础不够扎实,学科知识与能力尚未形成系统,缺漏较多,学科发展不太平衡,学习质量水平不尽如人意。
 
我们都应该认真总结这两年的实验情况,并要求各学科根据新考纲新考题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基本素养几个方面,分学科总结归纳考纲要考什么,学生学了什么,欠缺什么;考纲要怎么考,学生会什么或什么能力(技能)还可以,不会什么,梳理出来之后,或者结合修习选修模块,或者设计专题训练,或者设置选修二课程(地方校本课程),在高三上学期抓紧进行针对性补课,完成了新课的科目要注重第一轮复习的质量。
 
5、均衡学科发展,挖掘个人特长
 
由于“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属于水平性考试,与其他常模参照考试科目的分数同时转化为标准分再合成总分就不够科学。从这个角度看将高考计分方式由标准分改为原始分是合理的。但是实行各科原始分累加为总分,分文理划线,由于学科性质不同、试题难易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群体考生之间的不公平问题将更会凸现出来,造成考生向容易得分的学科集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要密切关注高考新方案将采用什么措施解决文科内、特别是理科内不同学科的考生成绩不公平合理问题,及早研究应对的预案。
 
用原始分计分,对学生的指导就应当有所不同。用标准分计分,如果一科成绩过低,折成标准分就会拉下很大的距离。而用原始分计分,即卷面原始分累加计分,那么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哪些科目、科目的哪些方面潜力更大,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要做足做细这方面的扶持工作。道理很简单,因为扶持“瘸腿”科目与提高“特长”科目,对有的学生的“投资效益”是很大不同的。因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指导,要在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特长学科的潜力。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7-5/1943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