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十二月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原创)2008-1-22 9:09:00 阅读 参与讨论()

四川  刘海燕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高考资源网独家拥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进入十二月以后,离期末考试也就越来越近了,班上的学生开始出现烦躁、情绪低落、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紧张、害怕考试等心理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十二月问题”。此时,班主任应教给学生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以克服焦虑情绪,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高三学生“十二月问题”的几种表现及成因

说白了,“十二月问题”就是大考临近时,学生产生的考试焦虑心理,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映,是处于失助状态下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又不能采取变式行为去应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十二月问题”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习上的焦虑

这是一种负性的感情状态,它具有一种不愉快色彩,能给人带来痛苦的反应。它既可能是一种暂时性情绪状态,又可以持续发展成为焦虑性精神症,甚至焦虑人格。它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经常提不起精神,但课后都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感觉复习的效率不高,干着急,晚上睡不着白天头昏脑胀。

(2)不愿做作业,一提到作业就发愣,一看书就犯困,不愿翻书本。

(3)不愿师长过问学习上的事,对师长的询问常保持沉默、烦躁,甚至转移话题。

2.自责倾向上的焦虑

同大多数学生谈话后觉得,自责倾向较重,主要埋怨自身能力、学习环境等。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群体中明显表现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便产生了能力上的自卑或焦虑,深以自责。主要表现为:

(1)认为自己智商不如别人,成绩不好,将来考不取大学或*不取重点大学。看到一些同学边玩边学成绩都比自己好,产生了自卑心理。

(2)自己能力不强,不善交际,缺乏特长,担心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

(3)自己是普通学生,不相信自己拥有各方面潜能,对学校的一切活动表现出冷漠,不热心,自卑情绪,无精打采等。

3.情感上的焦虑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内心世界有闭锁性和自尊性强的特点。再加上高三紧张的学习环境和独生子女的孤独性,使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交心,朋友的倾心,尤其是对亲密友谊的需要急剧增加,对异性的关注和友好特别敏感。但自己又必须克服情感上的冲动,努力处理好师生、同学、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事只能心里想而情理不准,常处于情感上的矛盾之中,导致感情上的焦虑。

个别同学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 想歇斯底里地发泄一通。比如,我班上一个成绩优秀的男生为排遣焦虑,堕入了早恋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这让我们十分痛心。

二、高三学生“十二月问题”的对策

由于这一代学生多数在顺境中受到长辈的过多关爱,因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加上高三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升学压力,高三学生暴露出几种“焦虑”情绪,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过度的焦虑必须予以调控缓解。

(一)提高学习技巧,控制学习焦虑。

1. 缓解“分数”负担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考试依然是学习生活的主调,“分数”是莘莘学子跨进大学门槛的重要标准,因此,考试焦虑不可避免。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减轻精神压力。

(1)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不能单纯从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其成绩,更不能给考试不理想的学生贴上注定人生失败的标签。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平时的周考、月考乃至诊断考试的成绩,让学生真正领会“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的含义。可通过演讲、报告、交心等形式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融进教师对学生一片爱心,鼓励多余斥责,让学生懂得“好成绩源于好习惯”,遇到偏差,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是基础缺陷,这正是要你狠下功夫去弥补的。

(2)班主任要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许多素质是不能用分数来测定的。卡耐基的成才观和情商、德商、智商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点,要向学生灌输,如一个人在纷繁杂乱生活中的应变能力,在艰难困苦中的忍耐性,以及在集体中与他人的协作精神等,都不能用表面分数来衡量。而这些恰恰能在作为重要转折时期的高三来培养,成为将来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以名人或身边人成才的经历告诉学生高考成才仅仅是千万条成才道路中的一条而已,并非一考定终身。其实,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成才观已经开始转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和事例也不少,要引导学生既是走升学的道路,也并非只有进入高校或是重点高校才能实现。通过这些,分散学生对分数的过分追逐。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弊,平时学生之间的考试攀比等就是应试教育的毒瘤在作怪。

2. 提高“教”与“学”的技巧

对于学生是第一次经历高三,而老师们早已带过多届高三,故教师应“吃透”高考精神,优化教学结构,脚踏实地,针对学生的类别,做到因材施教,减少学生盲目“钻研”而带来的焦虑,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课本,抓好“双基”的落实。

我们手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抛开课本,买了很多参考书,在大量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中钻来钻去,结果事倍功半,表现在成绩不稳定,丧失学习信心。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课本上,按照课本的要求抓好“双基”的落实。不要盲目追求社会上流传的偏题、怪题,不要在题海中迷失自我。

(2)正确处理训练的质和量的关系

教师在对学生的训练中要处理好教学中习题的质和量的关系不但要注意训练的量,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做题的质量,不能就题论题,而要就题论“理”,就题论“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题的效应,使习题能做透,做通。使学生能在不同中见相同,于相同中见差异,掌握学习技巧,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减少失利焦虑。

(3)正确引导学生走出考试失利困境

高三要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考试,因此考试失利是常见的事。而很多学生觉得我已如此重视学习成绩,为什么学习成绩仍然很难提高,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掉,致使情绪焦虑、紧张。教师除了帮助失利学生从学习方法上进行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加以改进,主要的是从心态上帮助学生自觉进行调整,学会关注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不合理的评价,并以它们为线索去思考已经发生的事情,弄清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找出失败原因,然后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恢复自信。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治

 “心病还须心药治。”这句古训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1)学生形成考试焦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因此,要矫正焦虑心理,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形象修整。具体做法是: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档次”,即他在班内及全体学生的大体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只要他能考出自己的水平,就满足了。

(2)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及相对弱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学生在考试这一环节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奋发进取,又脚踏实地,使学生心平气和地面对考试和成绩。比如,一些没有考理想的学生,让我给他们指点一二。我就实事求是地给他们分析得失,确定下次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结果,这些同学大多能够冷静地面对成绩,踏踏实实地努力。

2.协调各科教师,实施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包括自我放松,迎考复习和超前辅导等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放松”。高三学生由于受学习压力的影响,造成心理紧张,学习压力十分大。“紧张”有加,“放松”不够,这是高三学生高考前的普遍现象。我便引导学生举行一些休闲活动,比如利用班会课带学生到学校周边转一转,登山游水,下棋、跳舞,画画、作诗,让他们听水、听雨,赏花、赏雪、揽月,让学生放松学习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积极的休闲不仅可以松弛身心,排除心理焦虑,还可以满足爱好,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协调任课教师搞好考前复习。学生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还在于平时对所应试的科目学习、掌握、了解没有一定的把握,这样一遇到考试就心理恐慌,心理压力就越重,考试的成绩自然不好。

一方面我要求任课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坚持抓紧中间、带两头,分层次教学,分类要求,使每个同学都能有较大的收获。另一方面,协调任课教师给学生搞好考试的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焦虑的心理压力,给学生放下思想方面包袱。从而为学生迎考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3)搞好考生“战前”指导。有些考生的考试焦虑是惟恐监考太严,对紧张的考试氛围不适应,担心拿到试卷后不知所措。我在每次大考前两天都要给考生上一堂辅导课,要求考生进了考场之后,不要急于答卷,而是要静静地坐下来稳定一下情绪,待心态平稳后,再浏览试卷,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逐步作答。答完题后,再浏览全卷,找出问题及时修改。

班上一个平时成绩特好,越是担心考试考不好就越考不好的女生,在我的鼓励下,这一次“成都一诊”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成绩,让她恢复了久违的笑容。

还是那句话,放下包袱,走自己的路,就有机会在高考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1/4879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