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批评加“一块糖” 给结果加“十分甜”(徐安民)2008-3-21 9:11:00 阅读 参与讨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批评不同于训斥,不是简单的说教,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进步。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破罐子破摔,不管不问,而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接受能力,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教育,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让我想起了在杂志上看到的 “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校长在当老师的时候,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用石头打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该生已经在校长室门口低着头等待挨训了。陶校长走来,先给了他一块糖,说:“这块糖是奖你的,因你按时到,我却迟到了。”该生惊疑地接过糖。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你的,因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你。”该生更惊疑了,睁大眼睛看着校长。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男生,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正直、善良,敢跟‘坏人’作斗争,应该奖励你啊!”学生感动极了,流着泪说:“校长,你打我两下,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陶校长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给他,说:“为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校长的做法使我明白了:批评可以是甜的。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一味严厉训斥,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如果一味地加以批评指责,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学生从“不觉批评胜批评,心有灵犀一点通”中领悟最佳批评之道。中国传统教育是以严格著称,“严师出高徒”,教学上严格,管理上更严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放羊式”教育,给他们以适时适当的批评,但批评不是结果,批评之后更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免自暴自弃,让批评这一苦口良药真正发挥“药效”。

批评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批评的艺术需要用智慧和爱进行创作。苦口的良药固然利于疾病的治疗,甜口的良药不更能既治病也怡心吗?其实,我们可以让批评更加甜美。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3/5153
相关资源: 高考徐安民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