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二)2009-1-17 15:01:00 阅读 参与讨论()

上接 改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一)

9.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提出了终身学习和21世纪教育的4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必须围绕这4种基本的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种学习更多地是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或许会发现学会学习的3大特点:

第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成为“科学之友”,也才可能终身学习;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拥有指南针;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真正的学习必定是终身的,甚至是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学习。

真正的教育给人以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不是给人以金子。

10.人才: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的转变。那么,什么是能力呢?“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与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

“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越来越重要。”21世纪的教师,应以培养实干家为已任,而决不能培养高学历的书呆子。

11.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在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的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

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这种学习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

12.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才能造就真正的人 

学会做人的准确含义是“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为此,教师应培养孩子的主人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自己决定。同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形成独特的优势,力争为社会多做贡献。

13.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儿童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他们有认识世界的渴望,山川河流会给他们不少的滋养。一个优秀教师会体察孩子的需要与心愿,运用各种方式,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也许,这是现代社会里最好的养生之法。

14.勇于探索是现代教师的天职 

“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他们要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开放,并随时准备将自己的假定用实践进行检验。包括认识错误,传授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教师的责任。”

这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对21世纪的教师形象的新界定。教师的巨大的魅力在于为学生做出人格楷模。

15.向孩子学习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学习的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出生、成长在新的时代,对变化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

老年人不得不向年轻一代学习,以便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并适应新社会。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孩子们比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媒体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以孩子为师”,并倡议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其三,向孩子学习绝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标志着成人的成熟与睿智。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16.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他们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可见,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代际隔阂的原因是:

一是由两代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两代人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奉劝做父母的,当孩子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即质问或训斥,而应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常这样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17.尊重孩子的权利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权利。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权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包括儿童的隐私权(偷看孩子日记、信件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也许,您看了这些权利会坐不住,这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多权利,谁还管教得了?其实一个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好教育,因为所有的儿童权利都在教会孩子做人。当父母们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

18.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0—14岁的孩子中,弱智能儿童仅占1.07%,也就是说,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存在的是爱不爱学、会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即使是1.07%的弱智儿童,经过适当的训练和热情的鼓励,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当您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请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在挫折面前镇静下来。

“坏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应当对孩子肯定地说:“你是个好孩子!”这是一种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思想。事实表明,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9.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相关文章

   改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一)
   改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三)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9-1/9428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