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22012-10-30 17:02: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2

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18、港口区位: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19、商业中心区位: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