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校长带学生常年捡破烂资助贫困生12012-11-30 11:13: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校长带学生常年捡破烂资助贫困生1
核心提示
  
  日前,有媒体报道,为使贫困学生中途不辍学,河南省濮阳县郎中乡中心小学校长常银喜坚持常年带领学生捡破烂挣钱,以资助面临辍学的贫困生。24年来,常银喜所在的郎中乡中心小学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质疑:在两免一补的背景下,目前,已不存在孩子因费用上不起学的问题。那么,这所学校常年坚持的传统中还隐藏着什么呢?
  
  常银喜说,自己没有那么高,资助贫困学生是教师的责任
  
  手机一直响,常银喜接起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领导,你看我就做了这么一件小事,还是不要采访了”。一遍又一遍,解释自己所做事情如何渺小,而对方则一直在强调他的行为如何感人,双方在电话中拉锯。
  
  常银喜态度很谦逊,对于媒体都尊称为领导。
  
  之前,常银喜也曾接受过媒体采访,同样因为资助贫困学生,但并不像这次这样轰动。
  
  一切都和一则400字的消息有关,有媒体报道,小学校长常银喜24年如一日带领学生捡垃圾资助贫困学生,所在学校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
  
  文章借助网络,迅速走红。有人说,小学校长为了资助贫困生而捡破烂挣钱,这是为人师表的光荣和责任,更是全社会学习的好榜样。
  
  有电视台打电话过来,说要给常银喜做专访。对他说,你捡破烂资助贫困学生感动了中国,是中国第一,应该提名下届“感动中国”的候选人。
  
  常银喜有点慌,他说:“我没有那么高吧。”
  
  常银喜说,他无数次地讲过,自己只是一个平常人,资助贫困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但是,还是不停地有“伟大”、“最感动”这种字眼加到他身上。
  
  网友对当地政府提出质疑,常银喜说这中间有误会
  
  随着新闻在网络上的升温,事态急剧扭转。
  
  舆论在一边盛赞常银喜义举的同时,一边毫不留情地将矛头对准了当地政府。
  
  网友“一二三五”撰文:“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让谁羞愧?”
  
  文章中提到,全天下的人都会被常银喜校长和他的学生的义举所感动,但是常校长和他的学生的良心不能代表当地政府的良心。
  
  地方政府怎么会24年不解民情,让这个故事持续了这么久?不让贫困学生辍学本该是政府的职责,相对于一个小学校长,当地政府更应该也更有能力为贫困学生做一些事情,这是政府执政宗旨决定的。
  
  可在这个持续了24年之久的故事中,竟然看不到政府的影子,着实让人心酸、让人不解。
  
  而更有网友说,常银喜的义举无疑是“打了当地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
  
  常银喜不理解:“我咋就打了政府耳光?”
  
  在他记忆里,自打当老师开始,政府对于孤儿、贫困学生也都有相应救助措施,每年都会举办资助贫困学生的活动。也有父母双亡无人看管的孤儿,吃住在乡里的敬老院,上学生活费用都是政府资助。
  
  “一个校园里能捡多少值钱的破烂?”常银喜不解网友的批评。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