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历史试卷>>历史其它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广东卷)

资料类别试卷

其它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swydj

更新时间2006-2-27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广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 ①算赋②口赋③调④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十六国时期,汉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南凉  B.北凉  C.前凉  D.后凉 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6.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人编写 C.作者是郭守敬 D.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 7.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8.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明朝省级行政区 ②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③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④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日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 10.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 A.航运业  B.采矿业 C.冶铁业  D.纺织业 11.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 A.制定宪法  B.召开国会 C.开制度局  D.废除科举 12.下列各项,冯玉祥没有直接参与的是 A.北伐战争  B.中原大战 C.北京政变  D.“围剿”工农红军 13.下列事件,与《何梅协定》直接有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伪满洲国成立    D.华北事变 14.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作品是 ①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③历史剧《屈原》 ④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15.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收复延安是在 A.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期间 B.进行战略反攻期间 C.三大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胜利后 16.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士地制度是 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17.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18.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被诬为“二月逆流”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主要是针对 A.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B.“全面夺权”高潮的出现 C. 刘少奇被打倒 D.林彪集团策动武装政变 20.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C.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2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22.下列各项,与英法两国争夺海外殖民地有关的是 A.“无敌舰队”之战  B.七年战争 C.纳西比战役     D.瓦尔密战役 23.法国工人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的革命事件是 A.七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六月起义  D.攻占巴士底狱 24.下列国家,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被打败的是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西班牙 25.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 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26,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C.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27.1947年“印巴分治”是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 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 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29.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 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 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30.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是 ①《布列斯特和约》②《九国公约》 ③《洛桑条约》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Ⅰ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1.B 2.A 3.D 4.C 5.B 6.A 7.C 8.C  9.A  10.A  11.C  12.D  13.D 14.D  15.B  16.A  17.C  18.B  19.B 20.C  21.D  22.B  23.C  24.A  25.D 26.B  27.B  28.A  29.D  30.D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广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2分,共计37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均摘自《汉书•食货志》 回答: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学为忠臣清官。 ——1652年清政府颁全国学校“卧碑”序文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回答: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三,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进步和局限;(7分)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指导思想。(8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牟,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回答:   (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6分)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6分)   三、问答题:本大共3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14分,第36题I4分,共计38分。 34.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35.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过其主要内容,(11分)并概括指出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3分) 36.19世纪初期发生了拿破仑战争,20世纪初期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较这两次战争在范围和性质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指出两次战争后各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其共同点是什么。(6分) 第Ⅱ卷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共37分) 31.答案要点:(10分) 秦朝的暴政;(2分)文景之治。(2分)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3分)轻徭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3分) 32.答案要点:(15分) 教育内容:西学成为重要内容,仍保留经史之学和清朝典制:培养目标:主要不再是“忠臣清官”,而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7分) 背景:内忧外患;西学东渐。(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可)。(4分) 33.答案要点:(12分) (1)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6分)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6分)   三、问答题:(共38分) 34.答案要点:(10分) 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6分) 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4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出其他原因,符合史实,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35.答案要点:(l4分)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反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5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1分) (2)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6分)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2分) 36.答案要点:(14分) 不同之处: (1)前者基本上是欧洲范围的战争;后者是世界性战争。(4分) (2)前者的性质经历了从以反干涉为主到谋取霸权为主的转变;后者自始自终都是帝国主义战争。(4分) 国际关系体系及共同点:拿破仑战争后是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分)共同点是大国主宰国际事务。(2分)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