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素材中心>>历史素材>>历史文本素材

历史素材:人教版和人民版公共知识比较5

资料类别素材

文本素材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ljk-1006@163.com

更新时间2009-8-11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一级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级

三级

考点解析

一、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建国之初新中国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成就:⑴建国一周年之内,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先是同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10多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及毛泽东和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签订的意义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政策,有利于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中国国际声誉;

1955年新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与修改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1954年、1955年两次修改。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此为史论共享)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