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备课教案

《KS5U精品原创》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3.1.3《琵琶行》(苏教版必修4)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苏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2-03-19 10:36:41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教学目标
1
、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特邀主编老师 李子明 点评:

《KS5U精品原创》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3.1.3《琵琶行》(苏教版必修4)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