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介绍
浏览:20493次
沈阳市第120中学即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 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坐落于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北段,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占地面积6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2700平方米,绿化面积4600平方米。学校东校门与原校门校名为董文题写,西校门校名为聂成文题写。 办学理念 坚持德育教育为首,推崇人格至上,提倡教学民主,关注教育公平,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能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 历史沿革 该校始建于1954年,最初校名为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1954年—1959年),后改为辽宁大学附属中学(1960年—1969年),1970年改为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 校园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先进,布局合理,拥有综合性教学主楼、科技楼、体育馆、全塑胶操场、信息中心和学生综合服务大楼。教育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程度都已居省市中学的领先水平,达到了教育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生、朝气蓬勃的教职工队伍。根据“奥数网”资料[1],该校一线教师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以取得研究生学历和在读研究生人数已达69人,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35%以上,沈阳市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84人,省市各学科理事会成员36人。其中包括武月英、潘戈、关宇、史洪波、马明阳、王青竹、张雅秋、庞贵全、高惠林、王新、孔桂琴、段晋明、宋振田、曹雪、赵戈新、董贵臣、赵红丽等省市区优秀教师。学校坚持以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主体,赋予教师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大力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名教师和优秀教师示范课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2006年,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实现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近年来,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00余篇,撰写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50余篇,主讲省级以上优质课、示范课、教研课30多节。一流的教师队伍,蕴含了学校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 办学特色编辑 教学质量——学校生存的命脉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潜在生产力,是教师个人价值的标志,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我校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全体质量、全面质量,全程质量和全员质量共同提高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实施精讲精练策略、分层递进策略、自主发展策略、学法指导策略;努力提高备课水平、课堂效益;调整负担结构;建立“四全”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环节、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机制。同时,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以科研为依托,以课题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促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教师之间和谐互学的氛围。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教学成绩始终在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成为学校生存的命脉。 德育工作——学校稳定的基石 百年树人,德育为首。学校坚持道德教育为核心、心理教育为基础、养成教育为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为载体,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构建德育“立交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引进德育新载体,探索德育新途径。德育工作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环保教育为突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业余党校为阵地,强化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桥梁,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个性,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互动;以体育艺术教育为依托,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开放型平台。学校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全面开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开放办学——学校建设的阶梯 学校先后与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各级教育机构和组织建立了友好往来。加拿大休仑学院和韩国釜山中学成为该校合作办学的伙伴,根据“中国创意网”资料[4],该校共有23名学生赴休仑学院深造,并组织15名学生参加赴美冬令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学习深造的渠道,为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学校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办学成绩 国家级: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 省级: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绿色学校、省中小学国防教育先进学校、省教育收费工作模范学校、省中小学图书馆示范校。 市级:市花园式单位、市德育示范校、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优秀学校、市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市科技教育星级学校、市生态环保模范单位、市环保最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