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导学

2011年高二语文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该资料免费下载

教材版本苏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1-10-1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题解

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通称。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

 “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标题是后人加的。起初称为《十思疏》。课文标题中的太宗是庙号。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庙立室供奉,为此就需要立一个名号,这就是庙号。从汉代起,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一般都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下称为太宗或世宗。李世民是在其父李渊之后称帝的,庙号为太宗。由此也可推知谏太宗十思疏是后人加的题目,李世民活着,是不能称其为太宗的。

特邀主编老师 李子明 点评:

2011年高二语文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