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数学(上海卷)试题分析及对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看法2007-11-29 13:10:00 阅读 参与讨论()

一、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2007年的高考试卷继承了上海市近年来的改革方向,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且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具体特点是:
2007年高考数学(上海卷)试题分析及对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看法
一、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2007年的高考试卷继承了上海市近年来的改革方向,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且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具体特点是:
(1)试题的量比前几年减少了一个填空题,使总题量由原来的22题减少到了21题。这样有利于大部分学生能集中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成绩。
(2)去年作为考试“亮点”的研究性试题,今年没有考。
(3)大题所涉及的学科与去年相同,继续考在空间图形、三角、应用题、函数、数列、解析几何,其中最后三题分别是函数、数列、解几等传统重点知识上。
(4)题目难度与去年相当,我个人觉得要比去年略显简单些。试题的主要部分,120分左右是考“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对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一点看法。
1。梳理知识,加强基础。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模块,而由于学生在高一、二学习新知识时,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学习的,知识与知识间的结构与内在联系掌握不够,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建构,使数学基本知识结构化、模块化,让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在每一章复习时,可与学生一起画出知识网络图,然后结合网络图,进行概念复习,再结合一定的解题教学对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
在复习时,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让学生理解到位,可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在涵义、本质属性。
2。重视解题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由于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模块,而解题教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必要手段,在解题教学时,我个人觉得应该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解题规范性、示范性,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
规范的解题过程教学(尤其是老师上课时的范例)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规范的解题包括审题规范、书写规范、答案规范。审题是对题目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方法的过程,所以,审题规范是正确解题的必要条件。而书写规范和答案规范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
(2)解题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通法教学。
由于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而在开始复习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掌握不系统而且不扎实,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重通法教学,并且通过较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再用这种方法和方式指导解题。这里的通法是指:
(a)作为基础知识必须掌握的方法和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各种方法,如等比(差)数列{an}中的知三求二;函数与数列的结合;奇偶性看定义域;单调性看区间;求最值(值域)的方法,比较大小用求差比较法等。再如:求最值的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项公式;换元法;配方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等。
(b)比较抽象的数学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反证法;等价转换,复合函数分解等。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挥例题的增值功能。
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可对例题进行纵横延伸,其中横向延伸主要是对例题一题多解的探讨,而纵向延伸主要是改变例题的条件或结论,采取有层次的一题多变的变式教学。这样做不仅增强了例题的功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解题规律,提升探究能力
认真并正确解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解完题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解题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把每道题的知识点、题型结构、类型时、条件与结论的理解、解题规律等诸方面进行总结。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三轮复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只有认真而且科学地做好第一轮复习,才有可能使高三复习达到应用的效果,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