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数学 败也数学 高考增分方略(二)2008-10-25 14:49:00 阅读 参与讨论()

复习数学要紧紧抓住课本,吃透课本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一条生命线。要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技能、典型例题、解题中常用的通法通解等熟烂于胸,如牛吃草后反刍一样,把课本的复习内容反刍精透。

很多同学舍本求末,泡在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中。殊不知,就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也称“课本才是数学复习的命根子”,真正能把课本内容彻底吃透消化后,数学解题能力再向上提高就像一层窗纸一样一捅就破。数学高考中与课本有关联的试题比比皆是

有些试题是课本例、习题的深化和综合。有不少高考状元在总计八九个月时间的总复习中,竟把数学课本反复过滤研究三四遍:分析经典例题、体会公式定理、梳理单元网络,并且教材上的习题亲手做一遍,留意题型,注意解法,总结分类,前后对照,整合知识系统。特别是长时间扎进题海收获无多时,再返回教材,反刍课本,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对解题能力的升华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体验。

数学复习要筑牢基础。建立完善全面系统的数学基础,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二条生命线。“重视基础”,这一份量很重的四个字,是众多名校骄子关于高三数学复习经验中的精髓浓缩。的确,基础题是数学卷中分值很大的一块,也最好拿分。不少人没有看到筑牢基础的重要性,一味攻克难题,结果高考是“大风大浪闯过去了,却在小沟小壑中翻了船”教训是惨痛的。

须知卷面中80%的内容是基础题中档题。去死钻一道难题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四道基础题。何况把基础内容复习透彻后,不仅可稳拿卷面中的基础型分值,思维再稍稍灵活一点,就能比较轻松搞定绝大部分中档题。

只要认真把历年高考数学试卷上的题目做完一遍后,便可体会到:(基础+基础+基础+……)×变式组式=中档题,(基础+基础+基础+……)×串线综合=高档压轴题。

数学考试成绩“不倒翁”的成功秘诀不是把每次考试的难题全部做对,而是在所有基础题中档题上做得滴水不漏。更何况高考命题专家构思高考压轴难题的思路无非是在基础内容与基础内容之间的交*嫁接、移植变通、串线整合上大做文章。每年高考数学的压轴难题层层解剖后,都烙有基础内容的影子,都能与基础的知识考点挂上钩。

亲自动手做好数学复习的归纳梳理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三条生命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

梳理每一个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

梳理各个模块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

梳理各大数学模块的整体框架;

梳理各个数学考点之间的联系;

归纳整理各种典型习题的解题规律;

归纳整理各种审题分析方法;

归纳整理各类解题技巧;

归纳整理各种数学错题;

归纳整理薄弱内容的“瓶颈口”;

归纳整理相似题型的异同;

归纳整理意外的解题收获;

归纳整理题海中的精题好题;

归纳整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解题精华;

归纳整理自己复习中的疑难点;

归纳整理研究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心得体会;

归纳整理考试中的错误源反馈信息;

当你做到能自己去亲自动手完成数学复习的归纳整理工作时,你才能发现自己沉睡的数学学习潜能,你才能对数学知识有一种呼之欲出、居高临下的感觉,你才能感受到隐藏在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亲和力、生命力,你才能领悟到各大板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才能体会数学越学越有兴趣的成功喜悦:

数学题目会越钻越少;

数学教材会越读越薄;

数学题感会越积越厚;

数学错源会越改越少;

数学试卷会越做越熟;

数学信心会越学越足;

数学成绩会越考越高;

……数学解题经验积累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通常的方法是准备一本笔记本,对每种类型的题目,记下它的解题思路,并附上例题及解答过程(为了省时可以剪贴)。因为题型繁多、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都记,只对那些自认为容易忘掉的内容加以记录。这一本经验集便是考前最好的复习资料,尤其是在高考复习阶段,面对浩瀚的题海,如果没有这么一本“指导书”,往往会无所适从。

数学内容较多,复习量很大,但也有它的“软助”,那就是高考试题的“条块分割”性,数学各大板块高考的分数比例分配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从历年高考题中,容易分析出各大板块内容的分数比例,由此有重点地复习,按各板块分数比例相对应制订复习日程计划和时间用功投入,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代数板块(含三角)、立何几何板块、解析几何板块近五年的高考试卷分值平均比例是:55%、20%、25%。以此三大比例作为三大板块复习时间投入的分配基本参照标准,再考虑到三大板块各自的优劣强弱状况,进行复习时间投入数量上的添减校正,这也是数学增分方略之一。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