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主观鉴赏题解答方法初探(王义孝)2008-4-21 13:53:00 阅读 参与讨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一、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

(一)必须充分重视题干

要答好现代文阅读主观鉴赏题,除了应认真阅读选文,从选文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源之外,仔细阅读题干,从中发掘出所隐含的一些有效信息来,这对于顺利展开解题思路,从而更准确、更完美地答题,显得十分重要。因为,题干是命题者精心设置的,是最富暗示性的。正确解读题干,分析构成题干语言的关键词(或短语),往往可从中发掘出答题不可或缺的以下信息:

1.获取答案的有关信息的途径。如“根据文意”(见2003年全国卷第19题)、“结合上下文”(见2005年年全国卷2第16题)、“从全文看”(2006年全国卷2第15题),是暗示考生应从文本中去辨析、筛选和确定有关息信。

2.答案要点的多少。如 “哪几种” (见2003年全国卷第20题)、 “哪些”(见2006年全国卷2第14题、2007年全国卷1第14、16题),是暗示考生答案内容要点应在两点以上。

3.答题的思路、方法。如“为什么” (见2002年全国卷第19题、第21题,2005年全国卷2第14、17题,2006年全国卷2第15题),是暗示考生应“由果求因”,即由题干中已知的信息(“果”),用逆向思维,从文本相应的信息源中去推求出形成“果”的原因; “请概括说明” (见2002年全国卷第20题)、“请简要概括”(2005年全国卷2第15题),是暗示考生对文本中较具体、生动和形象的有效信息,应抓住要点加以整合,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见2003年全国卷第21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分别见2007年全国卷1第16、17题),是暗示考生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有关信息,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这样写”对表达思想内容(或局部的、或整体的)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和好处”,对优化表达技巧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和好处”;“请简要分析”(见2006年全国卷2第17题、2007年全国卷1第17题),是暗示考生对选文中的有关信息(一般是思想内容方面),在其取向有众多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判断、确定、归纳和概括。

4.答案的语言特点。如“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见2003年全国卷2第21题)由于要求说明的是“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原因),故答案语言的主体应是包括表示目的的介宾短语(“为……”)在内的动词短语。又如“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见2004年全国卷2第19题)由于关键词是“怎样了解”,故答案语言的中心词,应是能够表述“了解”方式的动词。再如同卷第20题:“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这里关键词分别是“特点”和“感受”,而能够描述两种雪的特点和它们分别带给人的感受的答案语言,其主体显然应由相应的形容词构成。

(二)对选文的标题、写作时间和注释,也应高度重视

1.标题作为一篇文章的眼目,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统摄、暗示作用。因此,对选文的标题,考生如果能够与文本互相印证而进行合理的理解,则显然有利于从整体上去把握选文的思想内容,进而从总体上明确命题者对考生思想道德水准考察的倾向性。例如:

《乡土情结》(03年全国卷2)——对家乡的怀念、热爱之情。

《春天的梦》(05年全国卷2)——由对自然界春天的渴望到对人类社会春天的渴望。

《总想为你唱支歌》(07年全国卷1)——对大西北人的顽强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1]    [2]    [3]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4/5351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