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师工作的动力之源2008-6-30 11:08:00 阅读 参与讨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渐次提高的需要。在这五个需求层级中,后三个需要对教师尤为重要。单调机械的工作导致了教师的心理疲劳,制约这种疲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新的惊奇激活原有的工作节奏,不断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

动力来源之一领导的肯定性评价

领导的评价对教师的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这就要求管理者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变终端评价、终端奖励为阶段性评价奖励,为工作过程中的赞许。教师工作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如果领导者能够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引导,则对教师的激励是巨大持久的。加强对过程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对教师工作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不仅是监督,更主要是服务,想教师所想、忧教师所忧。具体地说,可以采用提供进修机会、树立典型、派出参观学习、物质奖励等多种形式,不断给教师添加“情绪饮料”,帮助教师总结经验,给教师以事业成功的感觉,从而把领导的要求期望变为教师工作的内趋力。

动力来源之二尊重带来的心理满足

心理满足是一个人进取的源动力,尊重教师的这种需求,有助于他们工作情绪的调动和工作态度的端正,在摆脱平庸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展示才华、创造成绩。不少学校都有给30年教龄的教师“披红戴花、成果展示”的制度,这种做法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相对于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太遥远了。正如教师做学生工作时应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样,学校领导也应该不吝啬对教师业绩的赞誉,有时甚至要搭台帮助教师去创造业绩。通过自己的领和导,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岗位成才、专业成长、事业成就。对教师的进步和成绩,可通过“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科标兵、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予以鼓励和肯定,“不患荣誉多与烂,只愁教师少业绩”,让教师在拼搏流汗之后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精神的欢娱、情感的满足,也可通过举办师德报告会、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激发教职工的上进意识。

动力来源之三刚柔并济、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

刚性的、公平合理的制度是教师向上的外趋力,它对教师的发展支撑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特点。因此,作为领导要时常反省自己,学校是否建立起了“以业绩促发展的机制”,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有没有体现教师的意志,有没有凭个人好恶来评价教师的工作,学校在津贴的分配上有没有做到以业绩为导向,荣誉的授予上是否真正鼓励了先进。

此外,柔性的制度也必不可少,它能让教师感到痛并快乐着,能填补刚性制度无法起作用的空间。如某校领导口头要求,凡是开会迟到者不论因公因私都要请大家吃东西,并且自己带头执行,结果开会迟到的现象大大减少。

动力来源之四学习后对自身不足的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更是教师生存发展的常态。为满足教师学习成长的需要,学校应创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对知识的渴求、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来弥补心理缺憾,从而形成一种“现在我还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良好心理竞技品质。学校可以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讨”等多种方式,为教师学历进修提供方便,为技能提升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用微笑去面对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调节
   教师如何超越职业倦怠 治愈教师职业倦怠的良方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矫正 教师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教师厌烦工作时该如何自救? 把教书育人当成最幸福的事
   教师,别让职业倦怠感绊倒你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6/5898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