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高一新班中的两种惯性思维2008-8-12 8:51:00 阅读 参与讨论()

一年一度的高一新生又将入学了。望着兴高采烈的学生,教师涌上心头的是“这一个看上去好一点,那一个不行”。产生这样的想法来源于教师发现最近几年来对学生的管理是越来越不“那么得心应手了”。所以就难免有一种“见了学生就有点悚”。

实际上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新班中有两种惯性思维一时难以汇合到一起,一是新学生对过去初中教师的“情感”和高中老师对“老学生”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他们的脑海中。教师在“新学生”中寻找着“老学生”;“新学生”则在寻找“旧教师”的影子。南辕北辙的两种思维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取得谅解就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另一个产生在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上。许多学校实行教师跟班循环制,高三毕业班后回头教高一,高三下半年总复习形成的教学速度过快,课堂知识容量大等教学特点一时难以修正,而高一新生却又一时难以从初中的学法转到高中的学法,这是形成高一班级难管的第二个惯性思维。

第一种惯性思维的克服

高一年级的新生不同于初中新生,因为初中新生毕竟年龄小一些,对外界一些事物的注意力相对也要差一些,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与初三的学生仅差一个暑假,但其思想意识已绝不是四十几天的差距了。在他们的心里,初中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在处事和传授知识等方方面面的一言一行已经在他们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就关乎着在一个新高一班级管理的成败和学生能否顺利在一个新环境中开始其学业。我们不妨把这种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心灵交流的惯性思维称为“情感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在教师方面;一是在学生方面。

从教师方面来看,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首先做到如下几点:(1)尽快转变观念,把思想情感从原来的学生身上转到现在的学生身上,不要再“沉缅”于对原有学生的回忆。(2)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现在的学生身上。(3)尽量少地谈过去的学生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懂事等,以免刺激新学生的情感。(4)多关心、爱护新学生,尤其是在生活上。比如在开学之初与学生聊聊家长,与学生一起在食堂吃吃饭,一起搞搞卫生等等,这些看上去的小事都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5)与学生在一起搞一些小活动,如与学生在一起玩玩球,参观当地的一些名胜等等。(6)在与新学生的交流中特别要注意那些远离教师的学生,对那些躲在一边审视教师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弄不好就是他会使教师的一片心血白费。这部分学生大多是有过心理“创伤”的,或者是我们平时称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对他们的工作,对他们工作到位,班务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对他们工作不到位就会“事倍功半”。

从学生来看:(1)自己要尽快从原来的班级氛围中跳出来,迅速地把自己融入这个新的集体。(2)要主动地去接近教师、接近同学,把自己对新环境的认识、感触传达给别人,同时也对同学的观点、想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3)对于同学或老师的“冷落”,要学会“自省”。其实有很多时候,不是老师对自己怎样怎样,而是自己太过“脆弱”。

如果师生双方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这个班的班务管理工作就开展的很顺利。否则就会形成“师生”对立。不仅班务工作不好做,就是知识的传授也会出现问题。亲其师则信其道,班级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涉及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当然了反过来看,教学的质量高低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种惯性思维的克服

高一新生刚进入学校,有着满腔的热情,这种热情不仅仅是成绩优异的有,就是成绩稍差些的也有。新生太相信学校和老师们常说的那句话了“我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诚然,这是鼓舞士气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一句易使某些学生产生错觉的一句话,它会使一些学生因此对自己失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而变得盲目。同时这一认识也会对某些教师产生影响,使他们的目光只看到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又加上大多数教师从高三年级下来,总复习形成的高速度、快节奏一时不能降下来,对知识的深度把握较好,但对知识的基础性把握不好。所以我们常常听到高一年级的教师抱怨“这是什么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但其实这一局面有可能是我们的教学起点太高了,要么就是认为初中的优等生对高中的知识是一点就透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学生的知识是要日积月累的。出现这样问题就是教师的“盲目”。这样就会产生师生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师生关系,最终影响到班级管理。

教师在授课中应如何把握知识的传授呢?第一,教师要对自己所任课班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包括在初中开过的课,讲过的知识,讲到的深度。第二,教师对班内的所有学生的成绩底数要清,尤其是自己所任学科,那些学生升学考试的分数高些,那些学生分数低些,对某些基础性问题或关键性问题的掌握程度如何,最好出一套题摸一下底。第三,初始授课时一定要降慢速度,授课中注意在传授高中知识的同时多联系初中的知识,使学生有一个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过程。课程知识深度安排以班内中等程度的学生为标准。第四,授课中多从学法上、在知识规律的总结上下些功夫。第五,讲课中多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知识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首先对自己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那些新知识,那些知识与初中所学知识有着联系,对这些问题自己要先了然于胸。第二,熟悉并习惯于新教师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语速、肢体语言等。第三,要逐渐改变初中时的学法,包括从初中照搬答案向高中自己组织答案转变,从单纯做题向总结解题规律转变,从单纯记忆向知识的系统性转变。第四,尊重老师的意见。现在也有一些教师发现了这些问题,所以假期里有的教师要办高中预科班,这是一个不错的行为,如果一个假期里真的能让学生对高中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则功莫大焉。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8-8/6170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