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浙江名师支招——物理与化学2010-5-19 15:35:00 阅读 参与讨论()

浙江重点中学老师指点高考物理复习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新倾向

沈彩娣(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认真研读2010年《考试说明》

例如,新课标增添了焓变、熵变、活化能、盖斯定律、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原电池中盐桥、沉淀溶解平衡……2009年11个化学高考题中,5个涉及新增内容:生物质能、溶度积常数、亚硝酸盐性质、化学平衡常数、焓变与自发反应、H核磁共振谱等。

今年考试要求与2009年比,总体稳定略有调整。

(1)新增部分:① 掌握键线式的表示方法、②了解同素异形体的含义、③ 增加结晶操作在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2)主要改动部分:改“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为“了解盖斯定律。”弱化有关计算;“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为“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改为能“写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1B模块内容复习对策

何玉春(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从2009年浙江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及近几年实验区高考题看,要充分关注新增内容和表述发生变化的考点,备战今年高考对类似变化考点也要足够重视。以2009年化学样卷与高考卷的关联为启发,重视样卷研究,领悟新课程理念。特别对1B模块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1B模块内容改变

增加的考点:①了解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增加了对光导纤维的认识②增加了镁铝合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修改的考点:① 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改为“了解”② 了解阿司匹林、洗涤剂等的合成过程,洗涤剂改为“表面活性剂”③ 了解光纤的制造、了解纳米材料的特点和性能改为“了解光纤、纳米材料”。

复习中的四点建议

1、认真研读2010年《考试说明》,以此为纲,界定考试范围和内容的深广度。扎实基础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精选1B选修的习题,减少题海战术,加强事后反思,达到“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起到“以一胜十”的效果。

3、培养严谨的问题分析习惯,加强审题意识的培养,规范答题。

4、根据每次周练情况调整教学,选择习题。

◆ 冲刺复习中的四个提醒

朱刚 章哲承(杭州第二中学)

在最后阶段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试题呈现方式,注意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态环境等内容,对比较新颖的题要有关注。

(1)夯实基础抓主干。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

(2)多选低、中档题。这是由整份试卷中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中等难度题为主)的比例所决定了的。基础可以横向拓展,也可以纵向延伸。当然对每一道题要分析透,第一出题的目的是考查哪个知识点,第二这个题放在这里将会是什么作用,第三做完题之后反思一下,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需要重点注意哪些地方,这是很关键也是很必要的。

(3)做好查漏补缺。检查知识漏洞,分析错误类型及分项统计错误知识点,建错误档案。

(4)在复习中重视STS思想渗透。化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多的以现实生活实例或经典科技立意,以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等特点来凸显能力素质的考查。

◆ 冲刺复习中特别注意“规范”

郭裕茂(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

勤动笔、重规范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动笔不动笔,规范不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贯穿在整套化学试题和答题中。从2009年考生答题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因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而丢分。

如理科综合29题,由于有机结构简式等书写不规范,很多考生14分只得了2分。所以最后阶段复习中,要时刻重视规范,要从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水解(电解)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下功夫,从简答题的规范答法上下功夫。计算题的格式、步骤、量纲和有效数字等方面也要重视规范,多动笔练习。

要特别注意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一般不要省略, 酯基做好不要写成“COO”,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化学用语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如“酯化”不能写成“脂化”,“羧基”不能写成“酸基”等。

突出重点 弥补弱点

最后阶段复习,可参考2009年高考试题和2010年参考试卷,重点做好非选择题4道大题训练:做好无机推断、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能量变化、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实验等题型训练。

对于选择题也可针对重要考点、热点及常见题型进行训练,如 STS、离子方程式、化学电源、阿沸加德罗常数等。熟悉各类重要题型的知识内容、化学原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规范答题的要求和答题方法。不要去猜题和押题。

命题新倾向

(1)、学科内的综合不断加强。如,盖斯定律与有机反应相结合,反应热与原电池相结合,通过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考查平衡常数的应用,水解与电离的结合等等。

(2)、化学实验考查继续加强。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继续得到加强的同时,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更侧重定量实验、实验评价、实验条件的控制,更接近于真实的化学等等。

(3)、重视图与表的应用题:化学反应与曲线图、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与曲线图、曲线图中数据的含义、表格中数据的含义。

◆对高考题“陈”题新做

王珺(杭州高级中学)

近年高考化学题不难,但拿高分不容易。现在复习进入最关键期,要仔细研读《考试说明》,提高效率;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

巧妙串记知识点、扫除盲点

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非常重视中学化学主干知识考查,经过第一轮复习,有些同学觉得化学知识点已经学会。其实不然,关键是学会自主梳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纠正。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纠错”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

高考题“陈”题新做

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选做习题时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隐含的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再如:2009安徽卷28题,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提出实验方案,对二维图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我对学生就提出“在我们高中阶段的哪些实验是可以绘制二维图的?你从中能分析出哪些科学结论?”

◆ 实验复习是“主战场”

杭献(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实验复习是“主战场”

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历年高考当中的重头戏,也是高考中拉开分差的“主战场”。高考实验题有一定综合性,但它的综合不是高不可攀,只是把教材上的基本实验进行简单综合,一般涉及的都是基本实验。

1.熟悉教材重点化学实验。将所用药品名称、加药次序、化学反应等记熟。要从整个实验全貌去看,从原理、药品、仪器、操作以及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思索,把整个看教材实验的过程当成一个自我模拟实验的过程,这样会提高化学实验的复习效率。最好是与近期考题相结合,捋清思路,找出考点和规律。需要指出,我们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经典的初中实验。

2.把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归类总结。比如定量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实验、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等),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进行复习;再比如制备实验(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合成)和性质探究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总结。

复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明白这些科学实验中还渗透了科学学习的原理和方法,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

3.把常见基本操作汇总、梳理、记忆,做到用语学科规范化。化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科学性等,都要通过规范语言表达。基本操作一定要表述准确,用词得当,言简意赅。

历年高考题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但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答案往往是不让人满意,最重要一点原因是:考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视不够,用自己语言表达时不规范,步骤不完善。完整准确答案的获得还需要我们把题从头到尾先读完,真正了解这个实验的整个过程、整个原理。之后再来考虑每个细节方面的问题,效果比较好一些。像过滤操作等,都需要我们在细节上认真体会整个过程,然后才能做出完整的答案。

4.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工业、化学与环保等方面的常识。

要有抢分意识

对于理科综合科来说,要取得满意分数策略很重要。相对来说,物理难度比较高,对思维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化学、生物难度略微低一些。三门学科合卷同时完成,应合理确定答卷顺序。

化学拉分主要在Ⅱ卷。考生在这部分丢分非常严重,这跟题的难易分布有直接关系。每个学科题目难度都是呈波动状态的,很可能到第3题就很难,找不到思路,反而最后一题得分会相对容易。当几分钟找不到思路时,就应该先放一放。

每天认真做一两道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避免这种状态有力办法是临近考试阶段,保证每天认真做一两道题。做题是为了保持状态。高考时每题能够给的时间很短,一道题的平均做题时间就是几分钟,所以每天保持一个好的推选过程、表述过程,对临场发挥很有好处。

◆“考试说明”再读:

实验考察可能增加

瞿汉武(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内容上的变化

一:共点力的平衡,和2009年比,今年正式当做考点列出。二:电场中2009年“静电现象”考点今年变为“静电现象的解释”。三:电场中“示波管”和磁场中的“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考点,今年删去。四:把“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个知识条目的考核要求,从2009年的Ⅰ级调整为Ⅱ级。五:今年增加“多普勒效应”、“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三个知识条目的Ⅰ级考核要求。

另外,在31个Ⅱ级考点中力、能量和电磁的占了21个,所以“力与运动观点”、“能量观点”仍然是高考重点,在高考中占据比例很大,依旧是冲刺复习重点。

● 试卷结构的变化

2010年理综卷在结构上有个很大变化,正体现在物理学科上。与2009年理综物理部分比:总分120分保持不变,但选择题由去年的“4单选+4不定项选”变为“4单选+3不定项选”,不定项选择减少一个,将此题的分值移到Ⅱ卷的非选择题中去。

这6分会加到Ⅱ卷哪里?Ⅱ卷中只有实验题和计算题。6分平分到3道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2分分差没有太大意义,所以6分加到实验题的可能性很大,可以增加一个提问。如果真是这样,意味着2010年高考物理实验考察会加重比例,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明确考点抓主干知识

朱柏夫(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从近几年学生高考成绩看,理科综合成绩学生区分度、波动性最大,物理是理综中比例最大、区分度最大的学科。冲刺复习建议——

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卷结构为:4道单一选择题、3道不定向选择题、2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12题题量只能覆盖大部分知识点,高考试题超纲的概率几乎为零。

考生要降低复习高考I类要求内容难度,如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I类要求,这几个知识点难题出现概率很小;明确放弃高考不作要求的知识点,如碰撞与动量守恒,只限于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知道有效数字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多做各地模拟考试卷,它们是一批高水平老师按考试说明命题的,有较高参考价值。

◆ 四种方法和三类试题复习策略

屠旭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四种复习方法

1、总结典型方法。物理解题有很多典型方法,如整体法和隔离法、直接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假设法、等效法、图像法、临界法、极限法、对称法等,这些方法在很多试题中都有体现,要学会总结、归纳。

2、总结典型模型。试题中很多典型模型也要注意归纳,如相对滑动模型、弹簧动态变化模型、子弹打木快模型、类平抛运动模型、纸带法模型、闭合电路模型、导体棒切割模型、磁流体泵模型、磁流量计模型、霍尔效应模型、正弦发电机模型等。

3、总结易错考点。做过的试卷拿出来,统计一下出错频率高的知识点,针对易错点巩固。

4、反思做错试题。细分析试卷上错题错误原因,粗心要小心(特别是审题错误、计算错误和书写不规范);知识不熟要重读课本补做练习;方法不熟要找类似题目强化练习。

三类题的区别对待

最后30天,不必再做大量的试题,只需适当练习。练习要做适合自己的题。一般任何一份高三综合试卷都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充分把握可以正确解答的;二是读了几遍题,但总不能在头脑中清晰反映出题目所述物理过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三是虽然可以正确解答,但总觉得心中无底,或好像自己能做出来,但一时又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的。冲刺阶段对这三类题目要区别对待。

对第一类题,要“做过且过”。练一下起到复习、巩固目的就可,不必花太多精力。

对第二类题,要“得过且过”。凭自己能力水平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搞懂,果断放弃。

对第三类题,要“坚决不放过”。最后阶段复习这类题是主攻方向,力求彻底搞懂,不能满足于解出正确答案。搞懂后还要回味,通过该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技巧上有哪些新收获,收到“会一题而懂一片”效果。

◆抓准主干:电学和力学

管海平(杭州高级中学)

考生在冲刺复习过程中,主干知识要狠下工夫。中学物理主干知识集中在力学和电学:

●力学:含有考试Ⅱ级要求18个,其中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电学:含有考试Ⅱ级要求12个,其中包括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等。

●光学:光的折射。

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仅11题),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近几年物理高考试题中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要求越来越高,要特别注意。如: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3种具体综合形式: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规律加几何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利用串、并联电路规律解决电学实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小建议:考生做些近年全国及各地高考题及各地高三统测题。

◆ 从3个典型题看冲刺复习策略

胡亦民(杭州第二中学)

解题要灵活应用规律

好思维方法的特征是:把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物理过程有机结合。

例1.如图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第一次把质量为m1的小球从 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在P点,第二次将质量为m2(m1>m2)的小球放在B点,而质量为m1的小球仍从A点释放,两球相碰后分别落在M和N点,经研究得出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如果A、B两球发生碰撞过程中动能不损失,则

A. S1+S2>S3

B. S1+S2

C. S1+S2=S3

D。三段线段的关系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上述说法都不对

分析:例1要求以教材实验为基础,结合新加条件“如果A、B两球发生碰撞过程中动能不损失”进行逻辑推理。从解题过程看,它有思维活动的拓展,将动量守恒式与动能守恒式联立消除质量m1和m2,得到一个新的表达式,这就是有待验证的表达式。从需要验证的内容看,它有不同的表达结果,由 变为 。由此可知,实验中不需要用天平称小球质量,由实验条件变化引发所需实验器材变化,这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问题。从思考的积累看,应从具体的解题思考上升为实验思想:实验方案的变化会带来相应实验仪器的变化。

例2.绳AC,BC 在结点C 挂一重为G 的物体,两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β和α,且β>α ,如图,对物体施一水平力F 后可以使AC 、BC 二段绳子张力相等,并保持两绳的方位不变。设原来这两段绳上张力分别为FAC和FBC ,则有( )

A .F 的方向必向右,且FAC增大

B .F的方向必向左,且FAC减小

C .F 的方向必向右,且FBC增大

D .F 的方向必向左,且FBC减小

分析:例2要求学生将物理问题的复杂环境简化,简化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分解”,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子问题,即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简单问题。这就是“分解”。“分解”是为了突出问题的主要特征,显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这是解题中最宝贵的思路。将各个子问题研究清楚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这是思考的第二步,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解题能力就体现在此。就该题而言,分析中要牢牢抓住C点的受力平衡,它是研究各子问题的衔接点。具体思维流程如下图所示:

初态C点的平衡(如图1),竖直向上的力F1平衡物体重力。然后将原图分解为上、下两部分,先研究下部分(如图2和图3),向右拉物体使竖直绳子向右倾斜,绳子拉力增大。

再把图3合成到上部分中,继续研究C点的平衡(图4),发现FBC和FAC的合力F2向左倾斜并增大,此时考虑F2在两绳子上的分力就很方便。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法,能善于进行这种思维方法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关注重点、热点方向

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了31 个Ⅱ级要求的知识内容,Ⅱ级要求的知识考查难度就是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它告诉学生该对哪些知识的应用引起注意,对这些知识能辐射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要熟悉。

例3.质量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F=18N的水平力推物体,t=2.0s内物体的位移 s=10m,此时撤去力F。求:

(1)推力F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

(2)撤去推力F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分析:运动学内容组合动力学内容是物理分析的基础问题,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过程,细心体会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特征,是这类问题的思维特点。知识应用过程中善于画出运动草图是解题中的好习惯,不同过程列出相应的牛顿定律并找出对应加速度是正确解题的保障。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回避多质点的相互追赶问题,注重单质点的运动研究。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