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季羡林 (下)2010-9-6 20:34:00 阅读 参与讨论()

解读季羡林 (下)


解读季羡林 (下)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有一个江湖郎中在集市上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出钱买了一个层层密裹的纸卷,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字:“勤捉”。季老认为这个妙方“是完全对的”。他的成功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

  季老读中学时,下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晚上又到一个英文学习社学习,一直到深夜。天天连轴转,持续了几年时间。在哥廷根大学,他学习了梵文、巴利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还选修了其他的课,负担已经很重,而当研究吐火罗文的最高权威西克教授提出要教他吐火罗文时,为了不让老人伤心,他又遵命学了起来。在德国留学的12年中,他的日程就是学习、吃饭、睡觉,与旅游、晚会、跳舞、娱乐都无缘。回国后,为了专心研究,又独自过了16年才把家属接来。

  10余年中小学,4年大学,12年留学,再加16年独身治学,40多年的勤奋,才造就了这座学术的高峰。多年的勤奋到老来更加欲罢而不能,工作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需要。季老80岁时说过:“我计划要做的事,其数量和繁重程度,连一些青年或中年人都会望而却步。”他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长达80万字的《糖史》和长达数十万字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

  季老在《罗摩衍那》译后记中说:“我现在恨不能每天有48小时,好来进行预期要做的工作。……我现在不敢放松一分一秒。如果稍有放松,静夜自思就感受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么罪,好像在慢性自杀。”当他不得不参加一些空话废话居多的会时,季老就在会前、会后甚至会中,构思或动笔写文章。在这种时候,他往往只用一个或半个耳朵去听,就能兜住发言的全部信息,而把剩下的一个或一个半耳朵全部关闭,把精力集中到脑海里,构思,写文章。“积之既久,养成‘恶’习,只要在会场一坐,一闻会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联翩飞来;‘天才火花’,闪烁不停;此时思如万斛泉涌,在鼓掌声中,一篇短文即可写成,还耽误不了鼓掌。倘多日不开会,则脑海活动,似将停止,‘江郎’仿佛‘才尽’。此时我反而期望开会了。这真叫做没法子。”这种季老式幽默的内涵,真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了。

  季老在谈王国维所说研究学问三境界中的第三境界时说:“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对头,干得火候够了,成功就会到你身边来。”季老曾说机遇或命运特别垂青他,其实,很多机遇原本就是勤奋的结果,正是:“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季老从德国回来前,已经与剑桥大学签了约,可是回国后看到积贫积弱的祖国、苦难的民族和贫困的家庭,想起生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为了报效祖国,他留了下来,辞去国外的聘请,尽管当时国内没有他所需的研究资料。为祖国、为他人而忘我,是季老终其一生的为人准则。

  找季老写文章、写序、采访、题字的人,每天有好几拨,季老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他的时间和健康,总是尽可能挡着。季老却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有用,我做研究写论文对人有用,跟别人谈话、为别人做事也是对别人有用,都是一样的。他很体恤人,总是替别人着想。北大的司机都愿意给季老出车,因为他从来都是人等车,而从来不让车等人。他的稿子,不管多少页,从来是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没有涂改,他说要不然排字工人看起来会困难。你做错了事,他从不批评你,你忘了关楼道的灯,他自己去关,你自己以后就再也不会忘了。季老一生没说过任何人一句坏话,即使对“文革”中批斗打骂过他的人,过后也从不记恨,甚至还提拔人家。他说,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的错误。犯错误的人知错了就行,你不批评他他就已经很难过了。在季老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季老就像那铁皮水壶,外冷内热,看起来很平静,其实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梦溪得季老教诲多年,他说:“不管在什么场合见到季老,总想过去向他致意。可季老只要远远看见我走过去,一定会站起身来。一贯如此。对比我更年轻的后学也如此。后来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只有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坐在他旁边,他就没法站起来了。”因此刘梦溪在《季羡林先生90寿序》中深有感触地写道:“先生是‘望之温温,即之也温。晚生后学,可以相亲’。”

  在季老面前,晚生后学岂止可以相亲呢?以拍摄文化名人肖像见长的摄影家魏德运,和季老成了忘年交以后,时常去季老家中看望他。“面对季老,我总感受到慈母般的爱。每次去北大,双脚似乎不知不觉地就朝着季老家走去;每次告别,季老总要送我出门,我推辞不过,只好快步离开,可走出好远好远,回头还能看见季老高大单薄的身影……”说这番话时,魏德运这个陕西汉子眼里竟盈满了泪水。

  季老的助手和秘书说,跟着季老就像读一部大书,不止是一部关于知识的书,更是一部人格的书。有一次给季老查资料时发现,对于“佛”这个词的语源,胡适、梁启超、陈垣先生都研究过而没搞清楚,是季老解决的。可是从没听季老说,他也不让张扬。季老说,学术问题,解决就完了,我能解决只是因为我学过吐火罗文,并不是什么高下问题。

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

  季老的学生乐黛云教授特别喜欢季老的散文,她说:“文如其人,季先生的四卷散文,无一篇不是出自真情,尤其是那篇《二月兰》。”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在季老的笔下,春天的和风吹来,“二月兰一怒放,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只要有孔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乐先生不仅喜欢季老文中营造的那种美的情境,更从二月兰的形象中看到了季老的的人格。她深有感触地说:“季先生的二月兰,在他失去亲人、感到无边的寂寞和凄凉时,在文化大革命那些‘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的日子里,‘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十年浩劫结束,人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月兰也还是‘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紫气直冲霄汉’!和永恒无穷的大自然相比,人生是多么短暂,世间那小小的悲欢又是多么地不值一提!应该开时,二月兰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真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每次读先生的《二月兰》,我都仿佛看到先生人格的一个侧面。”

  季老年已九旬,还能每天坚持工作近9个小时,他有什么养生保健的秘诀吗?据季老的助手兼秘书李玉洁女士介绍,季老生活非常简朴,最常穿的衣服是中山装,饭菜清淡素简,从不讲究养生。对此,刘梦溪的看法也许能道出个中秘密:“仁者寿。季老为人平易自然,淡泊、阔大、有爱心。他的长寿是内修的结果。”

  《左传》记古人话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兼矣,而数十年乐此不疲,如山之固,是所谓“仁者乐山”。孔子说: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季老今年90虚岁,已是“岂止于米”;让我们在这里真诚地对他说——共祝以茶!

 

相关资源:解读季羡林 (下)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