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孝敬父母是被推荐上北大考生的底线2011-10-28 13:42: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北京大学日前发布了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名单和《实施细则》,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0月18日晚,入围中学名单公示期结束。据了解,在公示期内,北大招办没有接到针对中学和中学校长的投诉。目前,这些中学已着手启动推荐学生事宜。本报采访了该校招办负责人,解读相关政策。

孝敬父母是被推荐上北大考生的底线

北京大学日前发布了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名单和《实施细则》,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0月18日晚,入围中学名单公示期结束。据了解,在公示期内,北大招办没有接到针对中学和中学校长的投诉。目前,这些中学已着手启动推荐学生事宜。本报采访了该校招办负责人,解读相关政策。

  记者:与往年相比,《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对中学资质的申请与认定有哪些新的变化?

  北大招办: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强调中学的办学特色。这比往年办学条件的提法更为明确和鲜明。办学特色体现了一所中学的历史传统、校长的办学理念、考生的优势和特点等,是评价中学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二是强调了对以往推荐考生在北大表现情况的考查。这是建立中学校长诚信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往届考生的考查,北大可对中学校长的选人理念、选人质量有更清晰的把握,调整对中学校长的信任程度。它能够有效避免一次拍板定性和可能出现的违规利用程序规则行为;三是突出了对中学校友成就的考查。

  记者:《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明确了中学推荐考生的标准,为什么说这些标准体现了北大人才选拔的特点和需求?

  北大招办:2009年北大首次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时,没有提出具体的推荐标准。而在两年的试点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北大人才培养的特点,初步形成了“综合素质全面、学科特长突出、具备发展潜能、志向远大明确、社会责任感强烈”这一推荐标准,并不断加以细化,以此作为北大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这一标准今后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记者:为什么要明确“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被考核的指标?

  北大招办:在《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出了学生不得被推荐的标准。

  “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这是一个禁止性的规定。它不能被反过来解读。我们不比较谁更孝敬父母,但是否孝敬父母却是能否获得推荐资格的一条底线。人生而皆有父母。一个对父母感恩的人,相对而言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也会较容易培养出责任感。这是做人的起码良知。如果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可以被中学校长推荐到北大来就读,北大就没有尽到教育者应尽的责任。事实上,是否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特别复杂的考核,有时候只要看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况就一目了然。哪怕只是简单的面试考查,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就足够了。之所以要明确这一规定,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智商很高,成绩非常优秀,但对父母和他人充满冷漠感,认为所有人都该为他服务。北大不欢迎这样的学生。

  记者:为什么要提出“基础学业成绩位居(评估)全年级前5%以内”这一要求?有人提出这是北大“掐尖儿”的一种措施。

  北大招办:实际上,在全国每年几百万以至上千万的考生中,“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5%以内”是一个非常宽的标准。北大每年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位居各省市0.1%;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录取学生标准是可比较学生群体的2%以内,比较而言,所在中学年级前5%的标准要低得多。当然,这个标准是不是合理,还要继续研究探索,但北大总要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标准。

  “基础学业成绩位居(评估)全年级前5%以内”也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如果确有十分优秀,但基础学业成绩达不到这一要求的考生,校长仍可按《实施细则》的规定,向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请。北大的大门并没有向这些考生关闭。

  记者:北大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是出于什么考虑?

  北大招办:北大努力为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这是北京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坚韧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永不放弃的执著等品质在许多出身贫寒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多一些这类农村地区的孩子进入北大接受教育,不仅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阶层流动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大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方式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是基于一个基本认识:户籍身份容易改变,但中学的地理位置和教育环境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北大希望通过多项综合措施,不断增加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考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出以来,公众对于腐败的担心一直不绝于耳,但北大似乎要一直坚持做下去。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一质疑的?

  北大招办:对这种担心,我们非常理解。中学校长在“实名推荐制”中会不会出现腐败,最好由事实说话。“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两年来,北大没有接到一起有效投诉,这是最有力的事实。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来增强约束的有效性。这些都在《实施细则》中有所体现。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