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一流学科名单”是如何产生?2012-9-14 15:42: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昨天,带着网友们的疑问,记者接连采访了上海教委科研处处长王兴放,华东师大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以及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李粤江。他们介绍了“上海一流学科名单”的由来,同时也直面“为何一些学校的强项专业没有上名单,上了名单的学科如何监测”等问题。

“一流学科名单”是如何产生?

   昨天,带着网友们的疑问,记者接连采访了上海教委科研处处长王兴放,华东师大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以及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李粤江。他们介绍了“上海一流学科名单”的由来,同时也直面“为何一些学校的强项专业没有上名单,上了名单的学科如何监测”等问题。

  新闻晨报:这份“一流学科名单”是如何产生的?

  王兴放:“上海一流学科名单”更准确的表达是“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我们希望通过政策、资金上的投入,带动这些学科去冲击全球或是全国一流水平。名单上的学科是由各个学校自己上报的。我们要求的条件是,这些学科建设必须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研究和解决国家、上海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等。

  新闻晨报:为何一些学校的强项专业没有上名单,比如有网友提到复旦的新闻学没上榜,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闻学则榜上有名?

  王兴放:对于为什么复旦的新闻学没上,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闻学却上榜,其实这取决于学校的申报,学校选择的校内最强的专业,是他们认为有能力冲击全球或是全国一流水平的。

  李粤江: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复旦大学有实力的、优秀的学科不仅仅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这4个学科,还有比如新闻专业、数学专业、哲学专业等等,都是复旦大学传统的优势专业,虽然没有入选一流学科计划,但是不会影响到学校对这些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还是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建设。

  任友群:华东师大的教育学和地理学是集华东地区最优秀的师资队伍而成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才造就了华东师大最强势的2个一级学科。华东师大还有中国近现代史、西方哲学、古典文学、国际金融、应用数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国内一流并在世界学术同行中享有盛誉的学科。

  新闻晨报:上了名单的学科是如何来实施监测的?有上有下吗?

  王兴放:市教委对一流学科建设实行的是跟踪管理、动态监测,整个建设期实行“2年+3年”的节点评价。我们建立了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是现在惯用的论文发表数量,而是接近于英国的学科评价体系,通过ESI数据库进行跟踪评价,以及国内水平即学科国内排名和学校重点发展方向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如果一年内学科建设没有上一个层次,在第二年的评定中就会“下榜”,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监测,不是上名单了就一劳永逸了。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