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北京海淀2014届高三期中考语文作文详解及范文2013-11-15 15:32: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北京海淀2014届高三期中考语文作文详解及范文
首先来看一看作文题目: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生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思路解析:

  一、审题不是抓关键词,而是将长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思辨性提取。

  为了防止考生套作,即背诵好一套成形的文章再直接用在考场作文中,现在的命题都采用长材料而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这是趋势,也是增强命题区分度的有效方法。因此,之前以逐字逐句抠字眼来审题的方法显然无法在长材料审题中获得优势,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是考生展现出的思考能力,用发展等级评分标准来说就是尽量做到“观点有创新”或论证问题时的“深刻”,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时尽量多做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的训练。

  有效信息指材料中那些能够提供给我们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契机的社会现象,它必须是一个问题,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只是一些浮泛之谈,比如这个材料中如果考生将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纳为“当代社会人心浮躁”之类的话,就是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解读的例子,因为它不具体,不深刻,是大路货,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抱怨的习惯用语,人们动辄即声言“社会浮躁”、“人心浮躁”,对此问题的深刻解读才是重要的。

  比如在材料中,这个学生“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想念了就得再考一年,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入手思考问题,为什么教育制度在设计的时候不人性化一些?能够考到状元说明该考生已经具备读优质大学的素质,她现在只是想换一个新的环境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制度设计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再次回到高三浪费一年的时候重新备考才能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她只是志愿没有报好或者在学校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并非是考试出现了问题。大学中考英语四六级或留学考试中的托福、GRE等考试成绩都会保留一定时间,就是因为在某个比较固定的时间内(比如三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次考核之后是不可能短期内出现大的波动的,应该对这个考试成绩给予承认,而不是让学生再次复出代价再次回到高三浪费青春。

  当然,这个分析未免偏颇,但作文宁可说难免有些瑕疵的有价值的话,也不能重复一些无价值的正确的废话(比如一个人必须克服了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司马迁、苏东坡之类)。抓住女孩最初去港大的动机,“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高中语文辅导名师国家玮老师提醒大家可以就此点深入思考今天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误解,大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多重素质的现代公民的,可是就是有很多人把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混为一谈,以为到大学所学的专业就必须是对口的,那为什么不让学生去学习蛋糕裱花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烹饪技术专业,一方面国人看不起那些真正有手艺的技术工人,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素养,只会技术;另一方面,又屡屡谴责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培养学生一门技术,说大学生出来还不如中专生,这样矛盾的说法背后可以见出国人心中的“尚用”传统何以可怕:当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数理化有用,语文没用;今天大学教育的失败在很多人看来是所谓专业和就业不对口,总之,一切围绕的就是所谓“有用”和“没用”,在很多人心目中,所谓“有用”也者,无非是以后能找个稳定的工作赚上一笔钱,但现实却相反,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适得其反。

  另外,在大部分学生探讨所谓北大中文系的国学问题时,考生可以抓住这名学子放弃港大的真正原因“他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着眼的不一定是她对传统的爱,而是她遵从内心的自主选择,坚持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这在今天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素养,今天的人们受到碎片化信息(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影响)已经深受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影响,难以有自我的“定见”,而她却能够遵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这才是她带给我们最大的反思。总之,抓住能够翻出超越成见的有效信息才是解决如何突破作文瓶颈的根本方法。

  二、构思不是总分总,而是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

  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写出真正适用于自己的提纲。大家发现,好的文章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特点,段落数相对比较多,而越是分数低的文章就越是段落数少,特别是那些遵循总---分----总逻辑的小文章,三段论、四段轮,构思单薄,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之为亮点的“设计感”。

  提纲设计必须在行文前进行,但不是写好每段的所谓内容,这样考生凭借空想根本无法展开,正确的做法是考生先根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这四项列出,然后感觉审题作发现的有效信息填充每个部分你索要作的事情。比如,发现问题,考生列出两件事:第一,暗示老师你要独立的思考;第二,简要概括材料内容,把材料中提到的核心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再比如,分析问题部分,既然刚才审题中提到三个问题,那么就直接从这三个角度展开,给自己规划好:首先论证个人选择与个体生命自由的重要;第二,批判过度的“尚用”传统;最后再从高考制度设计的非人性化角度谈制度设计的重要。这样,在具体展开时,就有了主心骨,并且自然段也比如会比较多,每个分析的角度就是一段即可。

  三、材料不要总是文学人物,应该放出眼光,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关注现实。

  以这道题目为例,关于真正的大学精神,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将商学院、法学院从大学中剥离出来,这在今天很多人看来似乎正是最为热门最为实用的科目,蔡先生深谙大学之道乃在培养一个人执着的学术追求与合格的现代公民素养,而非是职业化的技术教育,所以才作此决定,这样的决定对今天那些功利化发展的大学来说是醍醐灌顶的。

  另外,尚用本也无错,德国的大学生升学率仅为40%,但不妨碍人家出现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这样的伟大哲学家,因为人家有明确地分工,你选择了大学,就意味着你要献身学术,而不是什么找工作、学技术;而如果你选择学习一门技术,你同样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但要你很早就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真正从小时候就深爱上你学习的这门技术,换言之,技术学习没错,为了找工作学习也没错,但是学术和技术必须分开,不能混淆,我们颠倒或混淆了某些东西。这样的例子用来说明这篇文章我们的核心论点就比较合适,因为接地气,没有造作之感,不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同学们必须尽快习惯从简单背诵所谓文学、文气的例子中走出来,真正放开眼光,关注现实和世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