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历史试卷>>历史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吉林省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资料类别试卷

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2-10-13 10:24:49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吉林省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6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22010115下午15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3.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4.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吉林省油田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