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历史试卷>>历史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安徽省亳州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资料类别试卷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2-10-15 19:28:08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亳州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卷中) 1.西周之前,我国古代人民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 b.由于土地利用率低 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d.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4.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 ②商周实行郡县制 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褛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两句诗可以看出( ) a.丝织业不够发达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安徽省亳州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