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历史试题>>历史单元测试试题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11-04 08:53:25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 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解析: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 2.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写道:“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时代 b.十月革命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现实 c.十月革命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流解析:“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等信息,说明十月革命为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提供了契机,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 3.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 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答案:a 4.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其核心主题是要不要(  )。 a.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b.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 c.由知识分子帮助劳动者求学 d.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解析: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