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历史教案>>历史备课教案

2013年高一历史教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必修1)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12-15 20:49:4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基础知识:理解秦统一的条件;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能力培养: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课时 时间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并以宗法制度为依托实行分封制,树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在此后近800多年的时间里,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威严扫地,最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建立了中国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课前自主学习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东周开始:公元前① 年,西周灭亡;公元前② 年,东周开始。 2.诸侯争霸: 前提:(1)周天子大权旁落,③ 制和④ 制遭到破坏。目的: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3.秦朝统一 条件:(1)一些强大的诸侯纷纷改称⑤“ ”。(2)—些诸侯国进行了旨在⑥ 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3)人民饱受分裂和战乱之苦,也渴望统一。 (4)秦国经过⑦ 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时间:公元前⑧ 年。影响: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⑨ 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⑩ 。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 1.内容:(1)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显示其至高无上,并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王朝沿用。(2)自称① ,希望世世传承,永掌政权。(3)皇帝总揽全国② 、③ 、④ 等一切大权。2、特点:(1)以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2)以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三、中央官制 1.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① ,下设② ,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③ ,下达④ ,并负责⑤ 。 3.太尉:负责管理⑥ 。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集于皇帝手中。四、郡县制 1.内容:(1)秦始皇采纳了① 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2)地方官僚机构:②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负责③ ,并定期向 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 或 ,主要任务是 。 (3)郡守和县令都由 直接任命。 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五、历史地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情景激疑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停地进行战争。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局面最终为秦统一六国而宣告结束。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那么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而不是曾号称拥有百万雄师的楚国?或是拥有廉颇、李牧的赵国?或是曾派荆轲刺秦的太子丹的燕国? 知识归纳 1.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1)西周的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被迫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周天予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区,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也不再听从周天予的调遣。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进行斗争。 2.秦的统一 (d条件:战国时期为增强实力,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饱受分割和战乱之苦的人民也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大,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简况: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典例剖析 《例1》在秦统一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b.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c.商鞅变法,秦国富强 d.秦始皇雄才大略 《变式题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贞观之治 d.北魏的均田制知识点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情景激疑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秦朝建立怎样的中央官制? 知识归纳 1.皇权的至高无上 (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上古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2)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皇帝控制发给的虎符为凭据。(3)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帝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秦朝的中央官制: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典例剖析 《例2》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 a皇权世袭和皇权至上 b皇帝称号创立 c“三公九卿"服从皇帝命令 d.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知识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情景激疑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不仅对秦朝,而且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那么,秦朝最终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呢? 知识归纳 1.郡县制的由来和推行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1)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朝一统天下,国土空前广袤,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2)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主要职责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或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 3.郡县制的作用和意义 (1)使秦朝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把全国的每一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典例剖析 《例3》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变式题3》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 ( ) a反对郡县制 b推行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测试 1、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后…………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县以下不再设立基层组织 c.地方家族势力已彻底绝迹 d.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3、下列有关秦朝三公九卿制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丞相位高权重,独揽朝政 b.三公互不相属,相互牵制 c.九卿分管国家各种事务 d.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4、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废除分封制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5、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于,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完成: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