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历史教案>>历史复习教案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教版必修2)

资料类别教案

复习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07-09 10:04:3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课程标准》了解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一、“大萧条”的来临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①贫富差距扩大→→限制实际消费能力增长。 ②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不稳定。 2.表现:⑴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 ⑵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⑶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濒临破产。 3.标志:29年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4.特点:⑴范围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 ⑵时间长;29至33年 ⑶破坏性大:工业下降1/3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被成为大萧条、大危机 5.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6.影响:⑴加深资国社会危机:①游行示威、罢工频繁,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⑵加剧世界局势紧张:①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矛盾日趋尖锐。 ②加强对殖半殖的掠夺,激起当地更激烈反抗。 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特点: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 2、政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措施:联邦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