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政治试题>>政治单元测试试题

2015届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政治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我和高考有个约定

更新时间2014-08-07 09:12:27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1.(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调研)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 [解析] 1.题意表明,两岸同心,共圆中国梦,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c符合题意。a、b是政治生活角度, d是哲学角度,都不符合题意。 2.(福建福州2014届高三质检)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打造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闽都文化品牌,全力推进“两山两塔” 及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这有利于 ①增强乡土文化对市民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②铸造福州城市的文化品质,凸显城市个性 ③全面传承和发挥闽都传统文化对市民的影响 ④彰显现代气息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古都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2.题意表明,福州市的做法,突出了地方特色,把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故③中全面传承传统文化的表述不当。答案 d 3.(湖北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节目一问世,便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分别创下全国第二、第三的收视佳绩。其根源在于它们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汉字书写热因此而兴起,其原因是   a.回归传统,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b.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 具有无穷的魅力 c.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 d.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解析] 3.题意表明,材料中的两档节目,唤醒了炎黄子孙的汉字情结,使汉字书写热兴起,这体现了人们对汉字在中华文化中重要性的认识,故c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回归传统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故a表述错误。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故b表述错误。汉字的发明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d项中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说法不当,故排除d。 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4.这首诗之以能引起两岸的共鸣,是因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④符合题意。这种共鸣也反映出两岸人民对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故③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①表述错误

特邀主编老师 xjt001@ks5u.com 点评:

2015届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