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地区联考/名校联考

辽宁省锦州市2009届高三质量检测(一)(语文)

资料类别试卷

地区联考/名校联考 

提供方式校园通专享

下载扣点4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cxl305@126.com

更新时间2009-4-2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2009年高三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阅读题)和第(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所有题目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我们透过三国两晋时期关于茶叶情况的零星史实,联系汉以前的茶史资料.多少也就能够朦胧看出,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茶叶文化系统初步形成的时期。

    我国发现、利用和饮用茶叶的历史虽然非常悠远,但是从文献记载来说,汉以前乃至三国的茶史资料十分稀少,以至对这时的茶,只能称之为是一种只流传巴蜀的区域性的简单饮料文化。至两晋以后,随着茶叶文化与我国各地社会生活和其他文化的进一步相会、相融和相互影响。也随着文献记载的增多,这才初步显示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茶叶文化的特点及系统。举例来说,由于士人愈来愈多的卷入饮茶行列,两晋时,不仅出现了《登成都楼》、孙楚《出歌》等吟及茶事诗歌和出现了杜育《赋》一类专门描述茶的茶文化艺术,而且也为茶叶抹上丁一层节俭、朴素、清淡廉洁的色彩,使茶叶文化多少注进了一些儒家尚仁贵中的基本思想.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同时.随着这一时期道教和佛教在我国的广为传播,孕育中的茶叶文化,也自然地融进了不少道教和佛教的有关思想和文化内容。这一点,我们从陆羽《茶经》引述的《神导记》中的丹丘子赠大茗的故事,《食忌》关于苦茶久食羽化的传说,就可明显看出,这即是两晋时茶叶文化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反映。至于佛教,《茶经》中也搜录有晋《异苑》剡县陈某以茶祀坟获报的故事,《续名僧传》关于武康小山寺释法瑶饭所饮茶的记载等等。前者一看即知,宣传的是因果报应思想;这里也清楚看到了佛教和我国茶文化的联结。

    不过,这里需要补充几句,在晋以前或我国茶叶文化早期阶段上,就佛教和道教对茶叶文化的影响来说,道教的影响可能大些和直接些。因为佛教虽说是西汉后期就传至我国,但其教义的中国化,还是后来禅宗兴起以后的事情。关于这一看法,有人可能会引西汉甘露天师植茶蒙山,来说明佛教与茶的关系比道教更早,其实蒙山茶的传说,现在好像与佛教有是,但开始可能是道教所编或僧道共编的故事,是晋朝以后佛教为和道教争夺肇创茶业的功绩所编织出来的。这等于两教在南北朝编造的《清净法引经》和《老子化胡经》等伪经一样,前者称释迦牟尼的二个弟子:一为儒童菩萨孔子,一为光净菩萨老子;后者则反过来把释迦说成是老子西出教化出来的弟子,所以,关于蒙顶茶系西汉甘露大师手植的传说,纯属是子虚乌有的事

情。

    这时的茶叶文化,除和儒、佛、道有所交融,在精神方面揉进了某些儒、佛、道哲学思想外,在物质文化方面,也较汉以前有了不少提高。如汉以前,我们无法知道其时是否有专门的茶具和以茶为礼的情况,王褒《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二句,前一句古作岛鳖烹茶,不作茶作苦菜解,后面的当然也非指茶具;后一句虽然一般都肯定刘武阳去买茶,但是否用来祭神敬客呢?就不敢说了。但是,西晋时,如《世说新语》任育长至石头城看到的坐席竞,下饮,杜育《赋》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等描写,这时不但明显看到了以茶待客的礼俗.而且这时对烹茶用水择器,也已讲究,以至各地每个人对饮茶用具的产地和式样都有所推崇了。类似的例子还可举一些,但就上述几点,我们也能看出.这时我国茶叶文化的脉络,已油然浮现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晋朝是我国传统茶叶文化能可确定的形成阶段。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以前乃至三国时期,只有在巴蜀一带才能喝到茶。

     B.两晋以后,随着茶叶文化的传播,茶叶产量的增加,初步显示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茶叶文化的特点及系统。

      C.茶叶被人为的抹上了一层节俭、朴素、清淡廉洁的色彩,这样茶就成了儒家尚仁贵中的基本思想的代表。

      D.茶文化的形成,不仅要考虑其精神内涵的形成,还要考虑物质因素。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