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素材中心>>政治素材>>政治文本素材

政治教学素材:诗歌中的哲理(6)

资料类别素材

文本素材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政治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匿名

更新时间2009-7-2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咏史 (唐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诗的前两句,肯定了须贾的怜寒念旧之情,后两句借题发挥,讽刺须贾仅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也是对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种讽刺。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因为须贾的认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饿程度,因而不可能给以重视和委以重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

 

诗一首(杨虎城)

西北山高水又水,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诗前两句表达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后两句富于哲理,发人深思,从“黄河后浪推前浪”的现象,上升为社会在发展、世事在变迁,事物在变化的哲理性认识,蕴涵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理性思考,因而得出了抓住机遇、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诗中所表达的立志、拼搏、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