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高考模拟/高考冲刺

贵州省遵义新蒲新区新舟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类别试卷

高考模拟/高考冲刺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百变虾

更新时间2012-11-28 14:08:4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贵州省遵义新蒲新区新舟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新舟中学 刘承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

特邀主编老师 wangzhong@ks5u.com 点评:

贵州省遵义新蒲新区新舟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