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历史试题>>历史单元测试试题

2011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三与四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2-02-28 20:31:36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暂时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并扼要回答这三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答案:(1)权益: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原因: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2)相似之处: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有一定参考价值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