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历史试题>>历史单元测试试题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5.4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人民版选修4)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12-14 14:01:2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一、选择题 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列宁主张“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意思是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发展经济、文化等。答案:d 2.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解析:由材料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c 3.苏联著名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苏俄当时粮食的短缺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国内战争的影响 c.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 d.余粮征集制的影响解析:1918年,苏俄正处在国内战争期间。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