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历史学案>>历史学案导学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9.1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4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05-05 09:06:1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 局面,这使得长期以来以 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 世界政治格局取代。从20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的 和 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日益崛起并扩大了世界影响;发展中国家采取 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发挥越老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向 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与 解体, 格局终结。目前的国际关系基本框架是“ ”,世界正朝着 曲折发展。 ★专题考点说明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等的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的作用;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 第一讲 美苏争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总论: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的,两极格局是战后国际格局的总特征,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的表现,是以冷战方式为手段的。美苏之所以对峙是苏联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成为美国的障碍 1.背景(1)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 ;(2)随着战争结束,美苏两国在 和 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二战后初期, 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力图“ ”;(4) 在二战后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 大国,出于民族利己主义考虑,推行 主义,极力在欧洲扩张势力; 2.过程:(1)序幕: 年丘吉尔发表 演说揭开了序幕。主张 结盟,共同遏制 对抗 运动。(2)冷战措施: ①政治:正式开始标志是 年美国提出 ,为此,苏联的对策是成立 ; ②经济: 年美国推行 ,苏联的反击措施是成立 ; ③军事: 年美国组建 ,苏联的对策是 年成立 。 3.标志: 和 的建立。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